地理教学实践分享: 成功案例与经验总结(优秀20篇)

时间:2024-04-25 07:54:04 作者:BW笔侠

范文是对某一事物内容、形态或特点等进行描述、模仿或模板化的一种写作形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探索与实践论文

地理学科本身是一门自然学科,蕴含了非常丰富的自然客观事物与发展规律,而我们学习地理知识,不仅要掌握基础地理知识,更加重要额的是要将知识与自然事物联系起来,灵活运用知识,掌握世界各个地方的人地关系、人文特征与生产发展。基于初中地理教学的目标,传统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灌输式教学方法会阻碍学生由感性认知转化为理性认知,而这点是不利于初中地理学习的。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融合,以直观生动的形象,符合初中学生认知规律,能够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打造高效初中地理课堂。例如,在学习海陆变迁、大气运动、降水变化这些知识时,在内容上都比较抽象,传统的讲述方式很难让学生掌握这些抽象的知识,如果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空间的概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不断丰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不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建构知识体系。

直观的感觉观察能够比口头讲解与描述更加可取。传统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师通常会采用挂图、地图册以及课文中插图进行教学,即使将这些内容放大投影在大屏幕上,还是静态的,不利于学生观察,无法帮助学生产生更加直观形象的感受。而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立体真实的学习环境,能够突破教材内容的限制,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气候这部分知识时,地理教材知识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不同气候之间的差异,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而不利于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能够将不同国家的气候特征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直观欣赏到气候之间存在的差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学生观察完视频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将自己的观点表达给其他同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果。

三、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读图是学习初中地理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的读图,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在读图教学中,教师更加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读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图思维,形成直观形象的感知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的读图才能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分析、概括、判断与推理,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教学“地图”这部分知识时,关于“地形图的判读”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通过引入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对地形图进行讲解,如可以引入山谷、山脊、陡坡、缓坡等等这些基本地形特征,并在地形图上将等高距标示出来,然后借助立体切割切割的方法将两个山顶之间的高度直观形象的呈现给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展示这一过程,能够打破传统教学局限性,避免因为过度使用挂图教学而让学生学习疲惫,而且内容繁多,无法将重点知识凸显出来等等弊端。又例如,在学习“地形图的绘制”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当中的闪烁功能来凸显山顶、河流、山谷、陡崖,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觉,从而提高学生正确分析地理空间事物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四、延长知识储存期限。

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几乎是多年没有改变的,例如,中国地图以及世界的地形图、地图图解、表格,尤其与教科书相互配套的影响资料,一直都没有更显,即使有微小的变化仅仅体现在文字表述方面。因此,教师可以将相同的信息储存在u盘或者光盘之中,只要配置了对应的设备就能够随时进行使用。同时需要建立对应的教学信息系统,这样能够让地理学习资料、教学资料形成共享,为地理教学设计提供更多的素材。这样教师在备课时,能够快速的提取相关的资料进行多媒体课件设计,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课堂教学方法,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知识储备的期限延长,很大程度上还能够降低教师的工作负担,而且信息技术的融入,不仅能够储存基础地理教学内容,例如,地图、地形图等等之类的能够,还能联网储存更多练习题、期末测试题等等,这样也能够剩下更多的时间,让教师从事更多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身为初中地理教师,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的融合,不仅仅只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体现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思想、行为等等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挂念,让自己能够从传统教学中真正解放出来,成为一名游戏的初中地理教师。

参考文献:

[1]赵振雄.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初中地理教学的方法探微[j].亚太教育,,(34):35.

[2]翟晓斌.简析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学科的整合应用[j].求知导刊,2016,(11):114.

[3]李颖.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整合教学例谈[j].学周刊,2016,(08):89.

浅谈高三地理复习的教学实践

(重庆市奉节中学校)。

摘要:高三是高中最关键的一年,学生开始对之前的知识进行系统地复习,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地理作为高考的一个重要科目,怎样进行有效地复习是地理教师必须要重视的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制订符合学生的复习方案,让学生在地理复习中能够温故知新。

复习的有效性。所以,地理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复习计划,帮助学生学好地理,让学生在巩固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学到新的知识,让学生对地理有一个更深的认识。首先,教师要掌握地理考试中的重点、难点,对学生不太明白、不能掌握的知识点要重点复习,让学生对于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并培养学生的能力。本文主要论述高三地理的第一轮复习,找到适合学生的复习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

一、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进行解答时,不能对问题进行举一反三。教师在对地理进行复习时,要注意对知识的整理,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形成一个立体的思维方式。现在学生缺乏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但是高考题目一般都是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组织复习时要进行专门的训练,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三是非常重要的时期,教师不仅要找到学生存在的不足,还要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让学生能够全面地应对高考。

二、根据学生情况,制订复习计划。

高三主要是对之前的知识进行系统地复习,教师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制订一个合理有效的复习计划,由教师主导学生进行复习,使学生以更好的状态备战高考。对于地理的第一轮复习来说,教师要有自己的一套复习方案。

首先,教师要有自己的一个复习计划,不能盲目地组织学生进行复习,要。

注意时间的安排,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复习。然后,教师要根据考纲上的要求,明确要复习的范围,要仔细研究历年的高考题,对题目的调整和变动及出题的大方向进行分析,教师要把握好考题可能出现的知识点。

结合考纲和历年的考试题,教师要对教材做一个整合,将每个章节的重点列出来,让学生必须掌握,使学生打好基础,前期不要让学生去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最主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一个熟练地掌握,另外,就是要将这些知识点有一个整合,将具有关联性的知识点整理在一起,让学生重点理解记忆,在后期的做题中也会由一个知识点联想到其他知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锻炼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同时,复习课也不能只是将这些知识按照教材的内容在给学生讲一次,教师要有自己的创意,让学生在复习课上能将这些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在制订复习计划时要和学生。

多多的沟通,将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总结出来,同时,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考试试卷,对试卷中学生比较薄弱的地方进行整合。这种通过学生的学情,制订的复习内容能够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契合,教师这种有针对的复习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地理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复习效率。

三、在课堂上提高复习效率。

第一轮复习比较重要,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全面的复习,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总结出的内容带领学生进行复习。让学生对教师的复习计划有一个更为清晰的了解,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对这些内容进行复习时,才能抓住重点,在解题过程中才会更好地解答,举一反三。这样也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这些知识点有了更为深刻的记忆。

图、地形分布图、地理示意图等等,有些内容背诵是非常多的,并且不容易记忆。所以,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整理成图表,让学生通过对这些图表的理解和记忆来加强对这些内容的印象,这样也会加强学生对图表的理解能力,为学生在以后的解题奠定基础,也使教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复习指导时,要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好的复习效果。

高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作为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有计划地帮助学生巩固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为以后的高考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陆良中。如何提高高三地理复习课中课堂检测的有效[j]。长三角:教育,2012(05)。

[2]丁佐明。浅谈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两个方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2(10)。

[3]卢中华。浅谈提高高三地理复习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原则[j]。新课程:上,2012(12)。

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北京农学院,北京102206)。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复杂,环境影响的评价内容也不断扩展,这对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培养适应新形势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专业人才,本人根据北京农学院开设“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实际情况,对环境影响评价的课程教学做了大量改革,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和社会实践几个方面进行入手,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高等教育的不断创新改革,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传统的高校钢琴教学在较多的方面已经不能够适应新时期高校钢琴教学的要求。其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受到整个群体内部钢琴等相关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高校学习钢琴的人数的越来越多,很多大学生在进行钢琴学习时一般均有了较好的钢琴基本性的技巧,学习钢琴相关知识也较快,其在进行钢琴学习时也更多的转向对于具有高难度的钢琴技巧及曲目的练习,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提升大学生的钢琴素养有着较大的帮助作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忽略了对于钢琴本身基本性知识的锻炼,较为容易的导致大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达不到实际的要求。高校钢琴教学的教学理念在较多的方面已经落后。高校内部钢琴教师主要来源于音乐专业毕业的学生,在教育技巧及教学理念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往往只重视对于钢琴技巧的教学,这对于全面的提升高校钢琴教学质量是非常不利的。此外,现阶段高校内部钢琴教学的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很多钢琴教师只根据自身的方式来进行钢琴教学,导致教学方式千篇一律,非常单调,而这对于新时期的大学生来说已经在较大程度上不能够接受。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实施,国内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给高等院校内部钢琴教学工作带来了更新及更多的要求。在进行钢琴教学过程中应侧重于对大学生实际钢琴演奏技巧的训练培训,全面的实现大学生音乐潜能的开发,逐步的提升其综合性的音乐钢琴素养。作为高等院校的钢琴教师,也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及时代的要求,不断的更新自身的钢琴教学理念,逐步摆脱传统的高校钢琴教学观念的束缚。这在很大程度上不仅能够将大学生全面的融入到整个钢琴教学学习中,激发大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也能够全面的提升自身的钢琴教学的教学质量。

(一)钢琴教师应当将传统的教导型为主转变为学习为主。

现阶段高校内部钢琴教学主要为教师教导型为主,大学生在进行钢琴学习时主要被动的进行听课,并非主动性的去学习钢琴知识。采用该种钢琴学习的方式,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学习到一定的钢琴知识及钢琴技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时间的被动型学习,会逐步的丧失很多大学生对于钢琴知识的原有的求知欲望及新鲜感,逐步的抹杀了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要想全面的实现钢琴教学的改革创新,必须首先转变传统的教导教学方式,将整个教学的重点放置到学习钢琴技巧、演奏技巧上来,让学生学好钢琴的基础知识,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高技巧的演奏,让整个钢琴教学充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变得更有层次、更有深度,从而实现大学生钢琴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

为了更好了达到并超过新时期高校钢琴教学的目标,全面的实现钢琴教学改革的创新。教师应当更为严格的制定钢琴教学计划,更加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大量的收集相关的资料,保证钢琴教学的丰富性及趣味性。逐步的提升大学生对于钢琴知识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与相关关联课程的结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

二、高校钢琴创新教学的对策。

(一)钢琴教学的针对性要增强。

全面的实现对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的了解,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确定出不同的钢琴教学内容,这是全面的实现高校钢琴教学改革创新的关键之一。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首先增加对于学生的.观察,掌握学生在学生钢琴知识及技巧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一些读谱有困难的学生应当针对性的对其进行音符及谱号的教育。对于一些在触键方面存在较大欠缺的学生,应针对性的增强其触键准则的掌握,帮助其掌握关键性的触键方法。对于在指法方面由欠缺的学生,应针对性的增强其指法方面的教学,逐步的增强其的指法能力。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会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两者之间的亲和力,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导致到自身的重要性,其自身对于钢琴学习的兴趣也会得到较大的提升。这对于提升钢琴教学改革的创新性是非常关键的。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可以采用黑暗训练是一项非常关键的终极训练,也是传统教学中不多提及、训练时易被忽略的一种训练。黑暗训练有如下优点:首先帮助熟悉音符间音程关系。在弹奏快速度乐曲的时候,以视力帮助找音已变得困难,尤其在舞台演奏时,不同的钢琴往往带来迥异的键盘感觉,不可能有很多时间来适应;加上演奏者不自主的紧张,强烈的镁光灯和各种色灯投射,都会干扰演奏者的正常视觉,甚至会有在大跳时找不到音的尴尬。所以尽量减少视觉的帮忙,是上台保持以不变应万变的保证。其次保护视力。多数弹琴者因长时间大量视谱易导致视力下降,黑暗训练提倡背谱,尽量在基本练习时闭眼,做到少用眼多用耳。第三能使演奏者集中注意力听赏自己弹奏的音响效果。

(二)钢琴教学的灵活性应增强。

逐步的增强钢琴教学的灵活性是现阶段钢琴教学改革创新的又一关键性环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环境,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开展与钢琴有关的讲座活动,帮助大学生掌握最新的钢琴动态。同时也可以安排学生参加一定数量的钢琴音乐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到钢琴的魅力所在。此外也可以自行组织相关的钢琴音乐会或者技巧交流会等,给学生创建一个展现自身钢琴能力的平台,逐步的增强其学习钢琴知识、钢琴技巧的自信心,不断的提升其热爱钢琴的程度。这些措施对于提升钢琴教学改革的创新性有着关键性的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变换,全面的实现钢琴教学改革创新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这就要求相关的高等院校钢琴教学工作者,认识到形势所需,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不断的提升自身院校的钢琴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探索与实践论文

语文是个工具性学科,是我们学好其他学科的工具,可以说语文对于其他各门功课的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和提高作用。比如学生在做一道数学证明题时,如果他没有很好的理解能力——读的能力的话,他就会走弯路,就会遇到困难。如果已知条件他不能够读透彻,那么他就很难做好。因此,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语文课程不仅肩负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更是训练和培训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课堂。目前进行的新课改运动是一场较彻底的教学改革运动。怎样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在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只有从更广阔的视野去思考,去探索,求得正确的回答,才可能在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的道路上迈出真正的、坚实的一步。

1激发学生兴趣,是语文教学的首选方法。

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学习认知的特点,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引入课文之前可以用相似的乐曲开篇,以诉说方式引起学生联想。在教学中,有许多课文能够激发学生的感情共鸣。如讲《荷塘月色》前,先给学生听一段《思乡曲》,让《思乡曲》的旋律跳跃在学生的耳畔,使学生沉浸到一个寂寞、感慨万千的环境中,营造出与《荷塘月色》相应的气氛。然后通过朗读可以“声入心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培养了学生朗读兴趣,而且增强了学生理解课文中朱自清是怎样描写心情、环境的。此外,还有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适当开设欣赏课,提高鉴赏能力,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培养学生喜爱诗歌的兴趣等多种方法。

2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美的原则,按照美的规律进行。

要充分体现出语文教学中美的三维结构:教学文本所蕴涵的美、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美和教学对象所感受的美。这三维结构又表现出复杂的审美关系:主要有教师从文本中感悟体验出的审美关系;学生自己对文本所感受体味出的审美关系;学生又以教师为中介间接认识理解的审美关系;学生从教师教学艺术手段中享受体验出的审美关系;教师又从学生的反馈反思中发现的审美关系等等。在这一系列的审美关系中,学生是审美的主体,他们既是美育的对象,又是美的接受者和感悟者,更是最终体现出美育效果的反应者和实践者。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美育功能,必须以育人为目的,从塑造人才出发,运用种种方法,采用种种途径,使广大学生真正能够在语文学习中体会美、感受美、热爱美、享受美、创造美,真正成为美的精灵、美的化身,在他们的灵魂深处激发美的火花,在行动实践中显示出美的光华!

3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要切实掌握字的形音义。汉字在语文教学中很重要,它既是形体单位,也是读音单位(一个音节)。现在不少中学生写错字形,读错字音,都是在“字”这个单位上出了问题。我们如能切切实实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肯定会大有裨益。词语的误用常常也同字义(语素义)有关。语文教学要讲求科学性,讲清字的形音义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学生语文水平不高,与字词句教学未能落到实处有很大关系。

阅读能力在语文训练中十分重要。特别是处于现代社会,不只要求人们读懂文章,而且要求很高的速度。可以设想,在效果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甲用一个小时读了一篇万把字的文章,而已只用了半个小时,那么可说乙比甲的效率要高出一倍。吕叔湘先生在《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一文中举例说陆志韦先生当年教他们心理学时曾提出一个问题:每天看报要用多少时间?这个问题对大多数人来说恐怕不太好回答,因为这往往要根据当天事情的多少来定。可是陆先生说,应该每天看20分钟的报,要在这20分钟里把报的全部内容都看进去,并指出这需要经过训练。这件事对我们很有启发。

4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在阅读教学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多元化思维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接受美学认为,作品的形象和意义不是作者创造的,而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应该允许读者对作品有不同的理解,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我国受“师道尊严”传统思想的影响较深,在多数教师和家长的眼中,具有独立见解、敢于发表反对意见并向老师的结论质疑,敢于说“不”字的学生,往往被视为坏学生,要受到斥责。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器,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缺乏富有个性的创造,一个个都是机械化的产物。黄全愈博士说:“创造性是鼓励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它需要生长的环境……允许蓝色的太阳、方形的太阳出现,才能打破千篇一律的常规举动。”学生答出与教师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答案应不应该算错呢?是该鼓励还是该指责呢?培养与扼杀仅一步之遥,稍不注意便会收到不同的效果。阅读教学中切忌教师跳出来将自己的想法见解和盘托出,这样学生会有依赖性,懒得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根本没有创造性可言。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任意驰骋的天空,发挥他们想象的舞台。我认为在教学中也不必将与课文有关的时代背景都要交代清楚,这样做会使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思维跳不出作者的“意图”框架。在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名导演,起引导、抛砖引玉的作用,应把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去理解、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要将自己的见解强加给学生。

总之,任何事物都具有其自身的规律,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无论是“教”还是“学”,都有规律可行,也只有按规律去教,按规律去学,才能达到教师顺手、学生得法的目的。教师应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兴趣并有意识地扩大知识面,培养他们分析、思考、欣赏等方面的能力。要让学生会更喜爱我们的母语,更热爱自己的祖国,更好地更有效地学好其他各门学科,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只有这样,我们中学语文才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才会使素质教育的路越走越宽广!

浅谈高三地理复习的教学实践

进入高三,各个学科都已进入了一轮复习,学生普遍感到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心理压力就大。因此作为指导学生复习的教师必须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来缓解学生的压力,减轻学生的负担,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和备考能力。一轮复习是整个高三复习的基础和关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轮复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续的复习效果,甚至决定着学生的高考成绩,由此可见,一轮复习的效果是非常关键的。那么如何才能使高三的一轮复习效果更好呢?下面我就从地理学的角度简单谈一下复习策略。

一、指导思想:

(1)依据课标、落实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对主干知识进行网络构建。

(2)通过填图、绘图、用图,提高获取和解读地理图表信息的能力。

(3)认真审题、规范答题,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题型的解题方法。

(4)能用学到的地理原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做到活学活用。

三、时间安排。

从2013年8月初到2014年3月初,大约6个月的时间复习三本必修、两本选修和一本初中区域地理,时间紧、任务重。其中必修一自然地理用时较多,大约花费两个半月的时间,初中区域地理穿插在必修一和必修二中间复习,选修以学生自学为主。

四、复习策略。

1、研读考纲,明确主干,构建知识网络,夯实基础。

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是高考的常考点,因此在一轮复习时教师要分析考试说明,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以及需要达到的能力,对目标明确的考点要细致落实,对隐含的考点要适当挖掘,注重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复习不是对已学知识的机械重复,而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加工过程。通过知识的横向对比和纵向拓展,对基本知识进行重新整理和归纳,帮助学生理清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构建学科知识网络着力体现学科知识的整体结构,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各个知识点。对于重要的知识点,比如气候、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城市区位等学科主干知识,要作为复习的重中之重,要集中时间和精力来讲清讲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加强图表训练。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包含了大量的地理信息,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利用图表资料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逐年在加强。但是在高考中,很多学生不能提取图中有限信息或对图表信息理解不透进而失分的现象也很普遍,所以在一轮复习时必须加强图表训练。如何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复习时,要通过多种类型图表的训练,培养学生如何观察图表上的基本要素,掌握各种图表的阅读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图表信息提取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规范答题。

在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的习题训练中,要格外注意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注意养成认真审题、规范答题的习惯。审题时要细心,关注每一条有效信息,找出关键词,必要时用下划线标注。注意一不看错题,二要看全题,三要审准题。在答题时,要使用规范的地理术语、正确书写,答案要有条理、尽量保证准确、全面。通过适度的答题训练,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规范学生的答题技巧。

4、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

现在的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试题,很多题目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因此,在一轮复习时要关注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运用所学的地理原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做到活学活用。

总之,高三地理复习是一个连续而且艰难的过程,尤其是一轮复习,需要学生坚强的毅志。只有采取恰当的方法,缓解学生的压力,引导学生稳扎稳打、脚踏实地,才会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底,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环境问题一直是我国近年来的新闻热点,接连发生的大范围雾霾天气让民众苦不堪言,频繁发生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近年来,国家环境保护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进一步加大力度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已成为建设项目批准实施前的必要步骤,其重要性及社会关注度不断增加。因此,《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不仅成了各所大学环境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而且对未来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学生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如何上好环境影响评价这门课,让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运用到将来的实践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的要求,并结合北京农学院的实际情况,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一、确定教学目标。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为环评,英文是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缩写为eia,是指实施建设项目后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评估,并提出减轻或者预防不良影响的策略和方法,以及进行监测的制度方法。即激励在项目决策和规划中考虑环境因素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最终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教学目标是教学计划的一部分,是授课和最终评定教学效果以及保证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它不仅要遵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还要考虑教学过程的规律性,在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实践环节,使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环境影响评价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对学生讲授《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为将来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确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参照教学大纲和本校学生实际情况,而且也要根据国家出台的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有关环境影响评价职业工程师的考试内容。因此,本校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以职业岗位人才培养为目标,并据此来设计教学讲义、规划教学课时、提前联系实习单位等,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二、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应用型课程,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这不仅仅使政府部门而且使普通的百姓对环境污染问题也重视起来。目前,环境污染问题从实际情况到观念意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也不得不与时俱进地重组和补充新颖的教学内容。近年来,我国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各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也不断更新。为满足这一需求,教学中也必须用最新的标准和规范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教学工作,然而,现有的教科书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另外,目前已有的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教材主要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的概述、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标准、工程分析、各环境要素(地表水、大气、声等)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知识和技术问题,甚少涉及环评技术导则,而这部分恰恰是将来学生实际工作中经常要用到的知识。因此,要解决上述现存问题,要使教学内容符合教学目标,首先要选择好教材。本课程通过以往授课经验以及对就业学生反馈信息的总结,最终确定了以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著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2版)为主导教材,以经典环境影响评价教材为参考教材,结合国家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环境标准和技术导则,以及典型案例,构建了一套从理论到法则,再到案例的'实用教学资料。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和导则的不断更新,教师也及时地深入学习,重新备课,调整教学内容,较好地把握了本课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针对该课程“涉及面广,应用性强”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新和优化,对法律标准、工程分析、大气及地表水等环境影响评价的教学方法和重点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教学应是“由面到点,再由点回到面”的新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更好地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讲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时要与国家的最新标准和实际案例进行结合,从而体现这门课程的适时性和实用性。除此之外,在对理论知识进行教学时要进行适当的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对具体理论知识的学习体会环境评价技能的应用方法。总之,《环境影响评价》的课程内容在选材方面既以教材为基础又高于教材,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因此也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教学内容要结合最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不断更新教案。

三、完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如果只是按照教材对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就不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更不能完全脱离了教材。为了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把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技术准则和方法进行结合,对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进行牢固掌握,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本文从以下三点具体阐明。

(一)改进教学方式。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方式难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多数时候学生都是被动接受,限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更不能挖掘学生对环境影响评价这门课程的学习潜力,这样很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需求。目前,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采用讨论式、案例式和引导启发式的教育方法。根据环境影响评价这一课程的具体特点和当前互联网交流的快速普及,笔者用电子邮件的方式把课件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提前了解所学的知识;师生之间通过各种互联网媒体作为沟通手段开展环评问题的讨论,比如建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微信群、qq群和飞信群等开展讨论式教学;同时指导学生在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网及环评爱好者等相关论坛上挖掘一些有价值的知识或资料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一起分享。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使学生积极地从单纯的“学”到参与“教”的过程,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双向沟通的学习氛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信息的处理能力。由于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这必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案例教学。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课程。其中包括涉工程学、法学、生态学、地理学、气象学、计算机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加之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也多种多样,有水、大气、固体废弃物、噪音、区域规划、生态环境、文化、社会经济等。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所有知识是非常不容易的,这就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我们以培养学生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践能力为向导,分析该课程在教授理论知识、专题案例分析以及课后进行实践教学等多个环节中存在的现状问题,然后开展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完善,如积极更新理论教学知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并且课后积极进行综合性实践教学等。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使案例教学贯穿始终,使学生积极参与并投入到教师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教学互动,促进学生所学知识的吸收和转化。当某一个理论知识点讲授之后,找一些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或表,给大家展示和讲解所学理论知识在实际的环境评价中是怎样体现和运用的。这些方式方法不仅使学生加强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比如讲到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本人就将当下热点环境问题——华北地区的雾霾天气结合到课堂教学中,如:北京雾霾天气的气象统计资料,污染物排放统计数据,污染物的扩散条件,估算模式的应用场景,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等;又如讲到噪声环境影响评价时,以京沈客运专线北京站—星火站为例,沿线居民关于噪声污染和电磁辐射等方面的诉求迫使北京市规划委召开了几次沿线居民的座谈会和听证会,并最终确定了星火路段的优化方案;通过该案例也使学生认识到公众参与在环评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案例教学既能有效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案例说明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方便理解。另外,以指导、提问、讨论为主,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洞察力,同时激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教学方式使对符合标准的环境评价工程师的培养更加科学合理。

(三)优化考核方式。

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必须对学生进行严格考核,通常期末考试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和方法。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让考试成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服务于教学并体现教学。但是之前单一的期末闭卷考试方式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又无法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这种传统的期末闭卷笔试考核方式既体现不了教学的全程化以及课程考试的多元化和灵活性的教育方式,又会使大部分的学生只注重笔试考试,不重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所谓以考促学,这才是现代教育考核的精神,本人结合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要求,近年来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1)考试内容多元化。一个合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在上岗前必须取得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岗位资格证,要获得环境影响评价岗位证光靠书本知识是不够,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主要的环境影响评价知识体系,而且还要求学生了解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所以在安排考核内容时,不仅选了一些历年的真题,编入试题中,同时也设计了一些典型案例,指导学生试着写环境影响评价的报告书,为学生将来参加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注册考试打基础。(2)考试方式多样化。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造成了很多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很多学生寄希望于考试前突击复习取得高分。这种短暂的记忆方式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实际应用,因此在考试方式上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多样化考核,如课堂作业,课堂讨论表现,学生主动查询相关资料的能力,对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所有考核内容都实行累加式考试,彻底改变一张卷子决定最终成绩的局面,并在考试内容上力求创新,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杜绝死记硬背的考试内容,从作业、课堂讨论表现等方面进行优化考核,从时间、空间和内容上全方面抓起。(3)考分设计合理化。以前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考核的方法主要是采用传统的闭卷的形式,其中考试成绩要占百分之七十,平时成绩占百分之三十,但是因为环境评价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在闭卷考核形式中,学生主要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获取分数,这样很难真实反映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可通过教改在对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考核方法上由原来闭卷式的考核方法改为平时考核成绩+闭卷考试成绩+实践考核的考核方法。这三个部分所占比例可进行适度调整,加大平时考核成绩所占比例,降低闭卷考试成绩所占比例。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可对学生进行分组,完成多类别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然后再进行专家技术审核,对角色的模拟进行评审打分。

四、增加实践机会。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课程,为了更好地给学生提供锻炼和实践的机会,结合我校本科生实行的“3+1”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强化校外实习基地,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为学生进行以后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了实践机会。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潜力,加强和校外环境影响评价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利用实习机会参与到这些单位的实际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撰写中。使学生了解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撰写的重点以及难点,编写的方法及相关的最新的国家法律法规等。通过对工程现场的参观以及考察调研,使学生感受到建设项目所带来的环境不利影响,通过现场考察,学生在对环评报告书进行编写和从事环境评价工作时才能更好地区别不同项目带来的不同环境影响,选取评价的重点以及应采用的方法,可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作为一名未来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者身上肩负的保护环境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同时,通过与各环境影响评价企事业单位、项目工程的接触,可以引导学生及时了解和把握就业方向,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本专业课程的积极性。这些措施不仅可以使学生自身的素质增强,更好地了解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而且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五、总结。

通过长期以来的探索研究,使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实践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既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又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时更加积极主动,更加有创造性。之外,在教学过程中大大缩短了学生对环境影响评价这一工作岗位的适应期,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迅速进入工作状态,适应新工作,这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特殊性和实用性,存在着很大的难度,所以改革过程要不断进行改进完善,随着其实践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相信其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会更加完善。

浅谈高三地理复习的教学实践

通过一学期的复习实践,我觉得多从高考对地理知识、能力的要求上反思教学活动,不断探索改进、优化教学环节,可提高第一轮的课堂复习效果。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命题者往往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为重点的试题。试题具有时代性、基础性。所以在复习中,应注重立足基础、加强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掌握和运用,并注意提升学生能力的教学。

我们知道夯实基础不是简单地重复记忆知识。在复习中,我们一方面要注重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建构知识网络,弄清内在联系;同时还要注重对地理成因、地理规律、地理演变的归纳和总结,避免死记硬背。不同类型,复习侧重点也不同。

在自然地理复习中,一些重点基础知识,如地球运动、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和运用、各种日照图的判读、大气运动、气候、洋流、等值线等内容,地理原理和规律性都较强,复习时要侧重对地理原理、规律的理解、归纳和总结,同时联系实际举例分析,并配有针对性的练习进行训练。在试题讲解时,重视解题思路的训练,调动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以加深理解,突破难点,夯实基础。

在区域地理复习中,要掌握某国家或区域方面的知识,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其位置、范围、地形,然后分析得出气候特点,进而得出当地的植被、水文、土壤的分布规律;再通过这些自然特征推导出该区域的农业、工业、人口、城市、国土整治等社会经济特征。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在学习时,注重寻求知识间的纵向联系,进而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

从近年高考试题分析可知,有关地图的分值越来越大,地图类型形式多样,越来越复杂,这是学生最为棘手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对地图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利用区域空间定位判断法、区域特征分析法等方法来巩固地图基础知识,提高能力是不错的选择。由于高考试题提供的地图形式多样,要做到以不变应万变,需借助于一些重要的经纬线、海陆轮廓形状、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所以在复习中,我们要求学生常看地图,手不离图,尤其要掌握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大洲、主要国家、主要地形区、主要气候区、主要城市、热点地区等。并记住各个地区大的山脉、河流及某区域的轮廓等。这不仅夯实了基础,做到胸有成图,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在人文地理复习时,引导学生在多看书,熟悉掌握课本知识要点、考点的基础上,理清教材的脉络、主要思想,多思多想,多总结,并结合实际、例题进行运用,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遵纲守本,不留死角,配合《名家指路》练习册,一课一练,夯实基础,关注差生。同时,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提升综合能力。

地理教学名师返岗实践总结

本学期本人担任九年级地理科教学工作,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大致总结如下: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世纪精神为指针,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开学初,根据上学期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成绩分析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同时向学生提出本学期的学习要求以及宣布课改计划,从正面鼓励学生,让学生明确了目标,又使学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引导各个班级之间开展良性的竞争。

课前投入大量的时间对教材进行钻研,做到了课前扫清教材及其涉及问题的所有障碍,每一节课均感到了得心应手的轻松。本人认为,如果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法,必定会导致学生对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及教法感到厌倦,学生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为了寻求较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法、学法,本人实施了讨论法和设置对手法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地自读教材,做好笔记,这样既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在主动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加深了印象,感觉到了自己就是课堂中的主人。

坚持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办公手段,充分利用地理挂图,使抽象的教学直观化,大大方便了学生的学习。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全评讲。、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结合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地理教学名师返岗实践总结

这个学期我教的是1-8班的初二地理上,这是一个很特殊的阶段,因为在初二下学期就要进行地理会考,因此,不仅要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还应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增强他们对地理的信心,这样对会考的帮助将会很大。但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需要改进,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进行总结。

我的学生们大部分在初一没有学好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因此,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加之地理学科由于涉及面广,所须记忆的地点、现象、事件纷繁复杂,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教起来枯燥,学起来无味,考起灵活,难度大。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在教学中除了运用一定的技巧扎实他们的知识基础,同时渗透着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首先,备课前,我会将课本、教学大纲、会考说明认真钻研,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收集一些相关的事实材料,把握好每节教材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完整而详细的教案。同时,我会特别注意导入的设计,因为这样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其中可采用的方法很多,比如歌谣法、地理故事、地理游戏、地理大事件等趣味较强的教学方法。

其次,课堂上,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都以自己为中心,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这样不但对老师没有任何的挑战意义,也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今天,地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告诉我们: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不再是盲目的教授教材,传授知识要点。而是要教授对学生的生活及终身发展有利的地理知识。教学中,我积极地学习老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先进经验,平时主动了解实况动向,学习各种知识,并运用到教学中。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了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深刻理解。

地理这门学科由于涉及面广,所须记忆的地点、现象、事件纷繁复杂,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教起来枯燥,学起来无味,考起来却很难。为避免陷入此局面,我在教学中运用知识性、趣味性、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知识性是要求学生掌握教科书上地理知识,这也是教学的主要目的;趣味性则是为避免课堂教学的单调枯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行。初中学生好奇心强,这是他们的特点,也是我们要充分利用的特点。因此,如果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利用影像资料、图片、电脑等生动的教学模式,除了能让学生多看、多听之外,还能调动他们积极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如果再适时地引导学生动脑筋,结合事实和生活中较常见到的事物去想问题,那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更好地了解和熟悉课本内容。这样不仅扎实了基础,而且使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变浓。有人说“当学习充满乐趣的时,才更为有效”。在兴趣的基础上,加上我经常性的表扬,学生学习的效果相当好。

最后,课后,时常找学生了解情况,比如上课的速度是否适宜,作业的完成是否有困难,并让课代表收集同学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这样就可以适时改进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让学生的学之有效。

期末复习期间,我以以强化训练作为主要手段,以提纲复习为辅,并抓住对基础知识的识记,通过反复识记、理解与运用,实现对知识点的识记和读图题解题思路的培养,为期末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事实证明,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带的8个班级都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

作为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一日为师,就应该扛起责任,为学生负责到底。因此,必须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观念和知识,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吸取他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竞争力和教育教学的能力。随着教学实践的增加,新问题、新矛盾也接连不断的出现,要想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保持现在的工作状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同时,将教学常规和教研活动结合起来,把常规的每个环节都落到实处。强化集体备课,做到形式多样化,上课前通过相互听课、修改,充分利用树德强大的师资队伍,让自己从前辈身上学到更多东西,不断的完善教学,充分地锻炼自己,从而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更大的进步。

地理教学名师返岗实践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8个班的地理课教学。由于中途接手这些班级,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多方面了解学生状况,根据学生实际,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用心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潜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构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要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仅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理解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好处和有期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状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用心性。

这批学生在初一没有学好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初二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科科目,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不多,学生也轻视地理学习。我们的学生在初一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状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持续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潜力的培养。

由于初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难度较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地震”,火山,神舟五号成功回到,台风事件等,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推荐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资料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图片,标本,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构成过程,如:地形剖面图、锋面雨的构成等。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潜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资料,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大气污染,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

我在教学中尝试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潜力,如开展研究性学习,地理小论文,野外考察,调查报告等。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潜力;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潜力;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述潜力等。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从而到达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潜力的目。

1、综合学习各种教育教学理论,重点学习分层教学,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的探索。

2、通过多种形式实现教学效果的反馈,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

3、继续强化“思路-线索学习法”;继续强化过程性评价和整体优化。

高职地理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实践

地理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地理领域或者现实生活环境为主要依托,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习知识,获得经验,经过同化和组合探究,主动获取地理的知识和规律,通过学习到的地理知识以及原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类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

1。2特点。

与传统学习模式相比较,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并且努力适应社会生活。研究性学习主要把师生共同探究变成学习的主要过程,具有主体性强、实践能力好、探究活动灵活、实践性有效的特点;研究性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选定课题,参与研究学习活动,让学生获得亲身学习体验,得出结论;研究性学习让教师成为学生主要学习主体和合作者。

2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步骤。

2。1选题。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科学的探究实践活动,因而选题要有一定的可信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的选择相关课题。选择过程中有几方面需要注意,第一、注意选题的问题性,这样便于让学生发现和研究问题;第二、科学性,这样研究的选题将具备意义以及价值;第三、趣味性,要求选题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心情,研究对象适宜,可操作性强;第四、问题要有实质内容,研究的问题不需要过大或者复杂,要便于操作,比如在选题过程中有位同学选择的题目是《论澄城县经济发展方向》,这个题目方向比较广,内容大,涉及的部门以及范围都广,所以容易受到时间、资金、资料等因素的影响,因而不容易在短期内完成。

2。2实施。

研究性学习不但要重视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习过程,了解其过程和体验。因而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也是实施的重要过程。比如有位同学选择《浅议白水县尧禾镇苹果种植业发展前景》的相关课题,因而要针对研究课题做出一系列的调查工作,比如该镇的自然条件等相关因素,并且了解该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因素也十分重要,然后探索思维,通过对比归纳总结,得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让学生可以把学习大搜的农业区位理论应用到实践活动中,不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让学生能够深化自己的理论知识。

2。3总结。

当研究性学习实践结束会,要根据研究结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撰写报告、最终做出实践总结。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协助学生处理调查的数据、资料和信息。运用适当的方法表述研究结果,另外需要注意结果的理论性研究过程,总结的时候需要考虑多方因素,比如调查的步骤和方法、知识总结和思想总结等。在总结和调查步骤方法的时候,探索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好的经验和方法,以及出现的事物和不足,因而,在知识总结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思维、探索得出相关结论。比如在实践中有位学生写《试论黄洛渭三角地带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文章,因而在认清当地资源土地特点的时候,了解库区的河水泛滥与季节规律的特点,寻找出种植业发展的最佳方案已经途径。开发利用的时要适应沙性土壤特性,更要避免夏秋的洪涝灾害,因而可以发展西瓜、黄花菜和大枣等产业,这样才能取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2。4交流。

交流主要是针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功,无论是撰写的小论文、调查报告以及制作的相关图表都要通过集体交流,让学生间提出一些可以修补的意见,这样才能让结果更趋向于完善,推动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以及切磋,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产生思维碰撞可以共同发展以及提高,这种活动可以为学生相互间的交流提供合作、沟通的良好发展空间,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学会和其他人分享创意、成果,肩负起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反思。

3。1激发学生的地理探究兴趣。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兴趣,主要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当学生有了足够的学习兴趣,才能生动、愉快的开展学习,最终在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以及主动精神。

3。2有利于学生定位学习。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变被动为主动,探寻知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需要经历选题、调查、处理、分析等一系列的过程,通过完成调查报告以及撰写论文,这些探索环境都让学生自主完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创造能力,在此不但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更让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综合能力有所提升。

3。3有助于教师定位。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当引导者、合作者以及促进者。因而在选题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指导题目开展的可行性,让师生之间探讨表达方法和讨论提纲,虽然有些问题教师之前没有接触过,所以要和学生一起学习和探讨,其实高职学生需要摒弃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学习模式,需要探讨,让学生学会思考的方法,这是教学开展的核心。虽然冲击教师传统核心地位,但这将对教师提出较高的学习要求,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问题,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已经转变传统“教书匠”的地位。3。4探究过程的持久和层次性探究作为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不是简单验证某个结论或者某项事物,需要以客观事物为出发,通过观察、实验、收集和讨论运用多种活动发现事实,获取地理事物中蕴含的意义。这一复杂过程,不是三、五分钟就能完成,需要长期探索。因而也培养学生学习专注性,锻炼学生科学的研究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立体思维结构,真正的给学生授之以渔,非授之以鱼。

4结语。

通过研究了解活动中很多成功的地方,但也要改进活动中的不利因素。多数情况下受到教学目标、时间、传统的教学理念等影响因素,教师为了教学过程简洁就会选择比较简单的方法,并且在研究前先辅导学生,实行先指导后探究的教学模式,但是教师过早的进行指导会给学生养成单一的思维方式,这与探究本质产生分歧,因而研究性学习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牛志英,杨兰仓。高职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步骤与体会[j]。科技创新导报。(09):12~32。

[2]郝丽霞。研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改革与开放。2010(04):23~56。

作者:王晓萍单位: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地理学科开放式教学实践活动研究论文

环境教育课程能够在开放式教学实践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相联系的全球持续变暖、干旱化和土地沙漠化等一系列人类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使人类不得不思考生存环境的未来变化,不得不警觉未来可能发生的环境灾难,而有序人类活动可以避免环境的持续恶化,实现人地协调发展[1]。否则,可持续发展将仅停留在一个空洞的概念上,难以落实、无法操作,所以有序人类活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或措施,并成为环境教育的重要命题。通过地理学科课程的开放和多学科课程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实现师范院校各专业课程资源的整合,使学科综合研究的特长和优势得到彰显,也使地理学科在整个科学体系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2加强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操作方法是对学生工具使用能力的要求,也是现代文明人类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计算机课程既要培养学生实际的操作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现代科学意识。

针对地理教育专业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特殊需要和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学生加强高等数学中的线性代数和计算机数据库等内容的学习,掌握具有地理专业特色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开放式的教学实践活动要求该课程建立能够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推动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国际互联网被定义为商务、政府和个人计算机在世界范围的电子通讯网络。计算机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全方位的渗透以及国际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知识获取、转化、技术推广、成果交流、教学手段乃至整个教育领域的面貌焕然一新。

3.3.1互联网信息资源改变了传统学习的模式。

互联网是开放性的,具有微观有序、宏观无序的特点。网络形成了庞大的多学科、多文种而又分散、无序的数字化信息。学生先要学会使用互联网信息搜索引擎工具,然后才能快速查阅和检索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学生在互联网上不仅可以了解到世界文化的发展,而且能够对不同的文化进行比较。他们利用互联网赋予的“力量”,对于他们应该学习什么以及怎样学习、怎样尊重权威的传统智慧有了个人的认识和见解。不盲从、不迷信。他们在探究自己感兴趣问题时,遇到困惑会到互联网上去寻求答案。他们也向老师请教,但如果老师给出的答案无法令人信服,就会引经据典地指出在互联网上找到的结论或解释,还可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唤醒内心潜藏的创造激情,引燃创新的思维火花。探究性、互动式的教学过程和不迷信权威、不盲从的开放性学习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质疑和创新能力。

3.3.2互联网能够增进师生互动和提高。

网络信息资源还具有交互性。网络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在读者之间、读者和信息资源之间实现互动,使计算机网络工具成为实现开放式的地理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手段。除了在课堂使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之外,课后教师使用电子邮件布置和批改作业;使用电子邮件公告阅读参考书目、课程复习思考题、学习内容要点和问题讨论提纲;使用电子邮件传送、修改毕业。师生之间通过在线提问、观点质疑、公布讨论结果。利用网络,学生能够多角度观察不同地理空间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差异或者同一个地理空间的要素特征、分布和演化过程。在信息化时代,地理教学和学习模式改革的大潮已经势不可挡。教师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学生有条件通过各种媒体获得有关信息来检验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内容和“灌输”的结论。网络讨论突破了时空障碍,加强了师生的沟通和交流,增进了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实现了师生在思想上互相启迪、借鉴,教学相长、互相促进,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3.3.3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学习资源。

但是,在网络资源利用上也是有利有弊的。例如在互联网信息材料的搜集、处理和利用上,无节制、不加甄别地使用互联网信息的倾向会使人们渐渐地放纵、懒惰和“白痴化”。因为通过google,困难问题能够找到容易的答案,但是学生却无法分辨这些答案究竟是来自严谨治学,还是仅仅来自浅薄的观察和粗浅的概念[3]。因此,必须教会学生对互联网上“鱼龙混杂”的信息资源进行必要的分类和甄别,对各种各样的研究结论进行审慎的分析和缜密的思考,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利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只是让我们做事情更有效率,但是决不能取代我们的思考。

3.3.4推广网络球面坐标工具的应用。

googleearth是一种个人电脑桌面应用程序,能够以web方式浏览虚拟数字地球系统,从而实现全球地理数据共享与三维仿真。它能够实现城市和旅游区地形和重要建筑物的三维仿真、显示三维影象地图,广泛应用于区域规划、农业区划和旅游区规划等实际工作中。8月,googleearth还增加了switchtosky功能,提供在线浏览宇宙深空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光影图像、太阳系天体的周年运动及它们的天文数据检索功能。对中学地理教师来说,googleearth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球面坐标搜索工具和天文观测、天体坐标定位以及天体、天体系统信息检索的工具。可是关于它的应用有很多中学地理老师还不知道。开放式的地理教学可以让学生从了解它到对它产生兴趣,到熟练掌握和运用它的天球坐标功能及地图搜索功能。使用googleearth使整个地理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3.4加强实践课程的教学。

开放式的教育需要开放的课堂,需要加强实验和实习教学工作。使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观测、观察、操作和实验活动,掌握基本的方法和操作技能,加深对地理科学基本概念的理解,达到具有初步进行综合实验的能力水平。把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到实验中去,通过实验手段的改进和教学内容的深化,形成多学科融合,互相借鉴、综合发展、不断创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同时,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学生能真正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4结语。

地理学科开放式教学实践活动可以借助于地理学科文理兼容的综合研究优势,以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作为开放性课堂教学和研究的主题,以信息化的科研环境作为重要的研究条件,通过对多个学科和专业一些相关课程资源的利用和整合,发挥地理学科资源在整个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3]王亮亮.网络搜索影响学生思考[n].环球时报..1.15.(4).

地理教学名师返岗实践总结

光阴似箭,本学年已接近尾声。八年级地理毕业水平测试已经结束,现将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简结如下:

本学期是初中地理的最后一个学期,初二的学生面临地理会考水平测试,因此学生学习的任务很重,教学工作也颇为繁重。为此在开学初,制定好了本学年的教学计划后,坚决执行,随时做好调整,以备不时之需。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2、需要理解的内容多,知识的空间概念强,根据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力,提高教学效果。

3、复习阶段,认真总结,过关测验,随时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加大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做题的效率。

当然,在工作上我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在课堂上不能及时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个人都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因为教的班级多,也没能把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都落实到位。

为此,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大大改进:

1、加强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认真吸收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加以变通,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升华。

2、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总而言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不断的学习,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年,能够取得更好的好成绩。

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探索与实践论文

论文摘要:国际贸易地理是一个新兴的学科,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性学科,没有太多深奥的理论,教材上的内容学生都能看懂,但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而且不断的有新的内容需要及时补充。在此背景下,论文在充分研究学生及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经验例举教学案例,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国际贸易地理》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它是研究世界各国(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交换的地域分布和地理格局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是经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属于社会科学,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性学科。这是一个新兴的学科,是随着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经济贸易联系进一步加强而产生和发展的。国际贸易地理主要是通过对世界各国(地区)地理环境的研究,分析各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部分学生在中学学习世界地理的时候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人文地理环境包括政治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社会地理环境、文化地理环境、人口地理环境等等。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开设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部门结构、主要工农业产品的分布与发展方向及该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市场特点、商品结构和交通运输网络、风俗习惯、商业惯例等,以便在对外交往过程中,更好的与对方融为一体,为发展我国对外贸易服务。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中没有太多深奥的理论,教材上的内容学生都能看懂,但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而且不断的有新的`内容需要及时补充。所以,在国际贸易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我把重点放在人文地理环境的学习上,在具体讲课时,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努力改变过去照本宣科,只重知识传授,不重启发引导,忽视创新的“填鸭式”教学方式。

一、积极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

一些访谈节目,如《对话》、《艺术人生》,收视率较高,深受观众喜爱,其成功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个因素:一是内容紧贴生活实际,有“卖点”;二是形式新颖,适合人们的“口味”;三是方法高明,主持人不知不觉牵着观众“鼻子”走,让观众在谈笑中获益。如果教师有节目主持人的眼光和手法,不留教育痕迹的传道授业,教书育人,就要改革之前的教学方法,那么,互动式教学方法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所谓互动式教学,是在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坦诚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说服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优点有发挥双主动作用、体现双主导效应、提高双创新能力、促进双影响水平。我在教学中,在第一堂课,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什么是国际贸易地理学以及该学科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我给学生一个主题―谈谈自己的家乡。首先,将学生按照行政区域进行分组,在小组中各成员相互交流汇总自己家乡的乡土地理材料,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位同学发言。当同学们神采飞扬地介绍自己家乡的同时,我适时的对该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资源环境及经济状况进行点评,这样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家乡,并为自己的家乡而自豪。最后,我在总结时将同学们介绍自己家乡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整理思路,联系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由点及面,取得理想的效果,也改变了学生认为国际贸易地理等于中学的世界地理的错误想法,引导他们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去认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捕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国际经贸活动与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研究,以前学生在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的学习过程中,较少涉及到这个问题,但这是我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这个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也在加速恶化,环境问题也和经济问题一样成为世界问题,教育学生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国际经贸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今年上半年的教学中,刚好遇到哥本哈根气候环境大会的召开,我让学生每天关注大会的进展,并且让学生下去查资料,了解什么是温室效应、什么是京都议定书、什么是cdm以及各国政府和人民面对世界环境问题的态度。之后,我专门用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同学们不仅阐述了自己对当前世界环境问题的认识,也讨论了自己的看法,表明了立场,同时也让同学们受到了一次很好的环保教育。

三、不断充实新的内容,保持与时俱进。

由于我们使用的教材受出版时间的局限,有些内容和数据往往是三、四年之前,甚至更早。所以在备课时,应注意不断补充一些最新的资料。特别是对于《国际贸易地理》这门学科而言,更应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活力。比如讲到欧盟的时候,将其成员国进行更新;讲到美国汽车产业的时候,将因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而申请破产保护的汽车公司作为重要的案例纳人到授课内容中。另外,将教材中需要更新的数据提前布置学生自己查找更新,当然,我自己在备课的时候也做好功课。

四、通过分类教学,提升学习效果。

在学习主要国家的贸易地理时,我将这些国家分为超级大国―美国、发达国家(一)―欧盟四国、发达国家(二)―日本、发展转型国家―俄罗斯与印度、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巴西和新加坡、农矿资源出口大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几种类型,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授课。通过这种授课方式,加上课前要求学生做一定量的功课,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学生普遍反映能很好的区分并掌握各国对外贸易的特点。最后,通过这部分的学习,我布置给学生一个学期论文,要求学生结合我国或者我国内某一地区的地理环境状况谈谈其对外贸易的发展。

通过《国际贸易地理》三年的教学实践,使我充分意识到结合课程及学生特点设置课堂的重要性,同时,要使上述教学方法顺利进行并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关键是要求教师和学生能够积极配合,课前都做好充分的准备,真正做到互动式的教与学。

地理学科开放式教学实践活动研究论文

在现代汉语中,“开放”一词的一个义项是“解除封锁、禁令、限制”。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封闭性弊端提出的。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指的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学科与学科间相融合,学校与家庭、社会、自然界相融合以及与学生实际需求相融合的广大空间,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全方位开放的作文教学的空间里自由驰骋,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开放式作文教学的内涵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一、开放作文教学目标。

开放作文教学目标是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部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是习作本身的需要。

浙江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学院汪朝教授认为,开放的教学目标应该符合多元性、交际性、个体性和内隐性的特点。开放式的作文教学目标也应具有以上特点。

(1)多元性。笔者认为至少包括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多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人文情感的张扬三方面内容。

(2)交际性。开放式作文教学提倡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倾吐与理解、表现与欣赏等,这就赋予了作文另一层意义――交际性。作文书信化、日记化、表演化等就突出了它的交际性目标。

[1][2][3][4][5][6]。

地理教学创新实践报告范文

学校搞高效课堂--创新教学,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转变观念转,即: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学生可利用的资源之一,教师的任务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因此认清信息时代的教育要求,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教学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落实到行动上,这样在课堂上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创新教学。

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键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科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而不是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的课堂氛围,在小组学习中要注意以下三点:(1)要让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教学。(2)要注意因材施教,及时的给予鼓励,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3)要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三、利用好地理教科书中的图文结合。

科书中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这些地图,图片,图表将知识化繁为简,既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也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更有利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设计好反馈练习题。

兴趣来自于“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创造的欢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根本方法就是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课堂的乐趣。所以设计由浅到深的阶梯性的,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对较差的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通过回答来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课堂的乐趣,从而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充满民主,竞争,和谐气氛,增强学生集体感和培养团队精神。然后,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单位来思考回答问题,教师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适当地鼓励,点拨和打分,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累计分来胜出,当然还要针对各个小组的分数进行评价。

以上是我在课改教学中的一些探讨与做法,还有很多不成熟地方。现代教学提倡特色教学法,教无定法,但无论是怎样的方法和模式,终归一条,学生获得了最大利益,实现了课堂教学目标,就是好的方法和模式。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出适合学生成长、学生感兴趣的更加有效的课堂模式、方法、途径。

地理实践教学计划

秋风吹动着树枝上依依不舍的黄叶,秋雨又将这些黄叶有一片片聚齐于树脚下,好像应和着我们的放假归去与开学归来,上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这学期的工作即将开始,作为一名新的社会实践委员,我制定了一些计划如下:

1::完成每两周一次的班级社会实践活动,由于很多地方我班在大一大二都已经去过,所以,计划去找一些我们还没有涉及过的领域或单位。让同学们接触不同的人,经历不同的事情,增长更多的见识,让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有更强的竞争力,也对找工作有更大的筹码,当然,这需要我以及其他各班的社会实践委员共同完成。

2:对于从前去过的地方,那些对同学们有用的,起到较好教育的活动,我会找时间让同学们在经历一次,从温初始的感觉,起到更好的教育目的,让同学们在相同的事情中体现不同的收获。

3:社会实践部组织的活动我会带领班级的同学积极配合,踊跃参与,由于是在冬季,所以社会实践活动不是很多,我们就更应该好好抓住这不多的机会,努力展现我们班的魅力,我们系的魅力。

希望同学们在有目的的情况中学习,这样同学们或许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其次,向同学们陈述此次事件活动的要求,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我会在活动中提出要求,希望同学们遵守规定,遵守纪律,让我们的实践活动顺利进行。最后,在每次活动后,我会先进行整体的总结,然后让同学们进行细节方面的总结。

由于是第一次担任社会实践委员的职务,对这方面只是了解并不熟练,更不会精通,所以做事方面和组织方面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也可能在某些方面出现一些错误,只能在实践中不断进取,不断完善,希望在最后的总结中给同学们一个满意的答卷。

这学期的活动已经开始,希望同学们在新的一学期中能与我积极配合,让我们共同为了自己为了班级而努力。

地理教学名师返岗实践总结

本学期,我积极钻研业务,态度端正,勤奋刻苦,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教育目的明确。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我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在工作上,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并能完成学校给予的各项任务,为提高自身的素质,我经常查阅有关教学资料。同时经常在课外与学生联系,时时关心他们,当然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须在以后进一步的努力。

总而言之,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今后我会更加努力,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学校和社会。

地理实践教学计划

数学与统计学院团总支社会实践大队四月份工作总结时光飞逝转眼四月即将结束,我们四月份的工作也已接近尾声。回顾四月,我们的工作依然不少,但我们努力做好每件事,尽管有些小失误,但总的来说我们的工作依然做到了忙中有序。四月份我们主要完成了“收集毕业生社会实践档案、举办四院联合社调知识竞赛、四院联合社调知识竞赛收尾”这三项工作,以下是我们大队的总结:

一、收集毕业生社会实践档案。

我们已将毕业生社会实践档案收集好并打印出来,上交到校团委实践部,此次我院是第一个上交毕业生社会实践档案的,并且未因出现问题而被退回来。这均归功于我们提前两个星期就已开始准备收集毕业生社会实践档案,并且对收集起来的社会实践档案进行了仔细的修改,统一了格式让档案整体看起来美观。不过在此过程中,我们有一点做得不足。我们未将填写档案的要求写在档案上再一起上传给各毕业生而是只通知了各负责人,导致许多表格填写出现错误,加大了我们后期整理档案的工作量。

二、举办四院联合社调知识竞赛。

我们已成功和生命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举办四院联合的社调知识竞赛,在此次竞赛中我们四院社会实践部门都付出了努力,此次竞赛的优点是我们很好地将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到了一起,在情景模拟环节还引起了许多社调人的共鸣,活动的带动性大。此次活动的不足之处是,我们未与主持人沟通好,导致主持人在主持活动时出现了一些失误,以后我们举办活动时会紧记与各工作人员沟通好,避免在出现因沟通不够而出现失误的现象。

三、四院联合社调知识竞赛的收尾工作。

1.四院联合社调知识竞赛举办完后,我们在空间、微博等新媒体中进行了大力宣传,使其他院系学生都了解了我们四院联合的社调知识竞赛。

2.在活动结束后,我们大队内部成员召开了一次小会,每个人都谈了自己对此次活动的看法,我们也已要求大队各成员均写一篇关于此次活动的总结并将其整理后写成了一篇活动总结,存档在我们社会实践大队的文件中给以后开展活动做借鉴,相信我们以后举办活动会很成功。

3.同时,我们也已积极配合此次活动主办方经济与管理学院编写此次活动的汇编材料。

以上是我院社会实践大队四月份工作总结,这个月虽然很累但是很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