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索(实用20篇)

时间:2024-03-29 20:36:06 作者:JQ文豪

范本的选择应根据自己的写作需求和目标来确定,最好选择与自己写作类型相类似或主题相关的范本进行学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写作能有所指导和提高。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一、创造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儿童非常的天真可爱,一般以老师为中心,所以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也尤为重要。教师就是学生的表率,时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年级教师尤其要注意,去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觉得你和蔼可亲,都愿意亲近你,都喜欢你。

二、寓教于趣,激发竞争意识,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年级的儿童大多数都喜欢讲故事、唱歌、跳舞,喜爱玩耍和参与老师组织的一些表演和游戏是一年级学生最突出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的需要,教师可采用游戏,开火车,即兴表演等手段,使学生在玩耍、表演、游戏中学到知识,使到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提高学习的效果。

三、注意运用生动形象化的教学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处于具体形象的思维阶段,正在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一年级儿童正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这个过渡的开始。所以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既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善于表扬与奖励,唤醒学习需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感。

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人类本质里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的确,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奖励,不希望受到别人的批评和不重视。

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探索的论文

摘要:

随着互联网媒体技术的进步与推广,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作相应的调整。教师需要改进自己所习惯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地运用现代电教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能力。本文首先概述了到底什么是微课,然后介绍微课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优势,最后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微课提出建议,希望将微课这一高效的教学手段推广开来。

关键词:

一、到底什么是微课。

对于微课到底是什么,国内专家和各大媒体都没有精确的定义,但是微课在国内是最近几年才逐渐传播开来的,而且速度非常快。微课给受教育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微课是教师在几分钟时间内针对单个知识点开展的教学讲解活动的教学视频。时间短的确是微课的一大特点,单个知识点说明微课教序视频是追求主题鲜明和短小精悍的。所以综合上述,笔者给微课下了一个定义,那就是:微课是以主题鲜明、精炼为突出特点的,以视频作为传播媒介的,集中、系统和全面地讲解单个知识点的所有教学视频的总称。

1.微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上课听讲过程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比较短的,让他们一节课四十分钟过程中始终集中注意力听讲是几乎不可能的,所以如何弥补小学生这个学习上的缺陷是老师必须加以思考的问题。微课视频一般都在五分钟左右,时间长的也不会超过十分钟,主题容易把握,目的明确,而且一般是以文字和图像相结合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播放的简短的视频,可以在短时间内接受视频包含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内心强烈的好奇心和对未知事物的兴趣。调查显示,喜欢微课的学生往往占绝大多数,几乎没有人表示讨厌微课。

2.微课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容易突破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总会孜孜不倦地为每个学生授业解惑,但总有个别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而难以理解其中的道理[1]。时间一长,不仅有的教师会对自己的教学能力产生怀疑,而且有些学生可能产生厌学心理和自卑情绪。但是微课教学方式的引入能够有效化解这些问题,通过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把原先无论如何都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瞬间掌握。比如教师在讲解六年级数学课本中的《圆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想通为什么车轮必须做成圆形,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这一知识点的微课视频。学生可以从视频上看到当把正方形作为车轮时,车子在向前行进过程中是十分困难和颠簸的,当把圆形作为车轮时,车子反而走得很平稳快速。因为有的学生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无法想象正方形和圆在滚动时的动态场景,所以教师有必要播放微视频。抽象的数学知识大都是难懂的,学生为了掌握它们首先必须在脑中构建形象立体的场景。但是有不少学生难以做到这一点,微课就是促进学生形成这方面能力的催化剂。微课应用范围广、使用效果好,自然会受到越来越多师生及家长的青睐[2]。

3.微课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化个性化学习。

微课视频有点类似于包装好了的包含单个知识点的快餐,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消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传播微课视频的工具越来越多,学生接触和使用微课视频的机会也越来越频繁。学生可以在课前自主观看微课视频,或者在复习时看看,教师也可以进行指导。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缺陷有选择性地学习某些知识点,从而达到查漏补缺的效果。

1.课前使用微课,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在上课前,学生还是初次接触新知识,他们必定会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点产生不少疑惑,如果抱着这样的心态听讲,效果必定会大打折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微课做好预习功课,从而扫除基础性的知识障碍,让学生把足够精力集中在重难点上。比如在预习同分母分数加法这一课时,很多学生可能会对“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表示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针对这一情况制作一个详细讲解这一知识点的微课视频,用微课视频代替书本给学生展示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运算过程。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如果总是利用课本预习,一般学生都容易产生犯困和犯难的情形,把微课作为预习过程的辅助手段,有效提高学生的预习热情,而且为课堂教学做好充足准备。

2.在课堂上运用微课,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数学学习不仅是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还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播放微课视频,然后鼓励学生分组开展讨论自己对于微课视频包含的知识点的认识,从而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在思辨过程中得到提高。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高”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在播放这一内容的微课视频之前可以给学生提几个问题,例如“三角形有几条高”、“如何做出三角形的高”等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观看视频。播放完后,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让各学习小组讨论教师之前提出的问题,然后教师进行提问。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向小组其他成员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也要注意学习其他同学分析问题时的思维方式。

3.鼓励学生课后利用微课视频深入发展自己的思维。

课堂教学结束后,并不意味着微课的作用就彻底消失。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所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选择性地挑选微课视频,在课后反复观看,从而进行查漏补缺,做到万无一失。教师可以给学生看一些实践性很强的微课视频,比如“测面积”、“计算圆周率的值”,这样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探索,从而不断发展自己的思维。

4.运用微课时需要注意它的局限性。

微课教学虽然能起到很多作用,但教师不能过于依赖微课,而应该注意到微课也是有局限性的。比如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通过微课的形式展现,只有一些抽象的知识才适合,如果学生通过微课学习那些比较好理解的、需要学生自己探索的知识点,反而会降低学生的探索热情。另外,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在课后利用微课视频进行学习的,经济条件的限制会造成某种程度上的不公平。这些局限性是微课与生俱来的,需要小学数学教育者进一步思考。

作者:徐艳单位:四平市铁西区迎宾街小学。

参考文献:

[1]殷建红,宋燕.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02:176.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

3、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5、课堂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6、动手操作法。

动手操作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7、启发法。

启发教学可以由一问一答、一讲一练的形式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所以说,启发性是一种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都具有的指导意义的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法就梳彻启发性教学思想的教学法。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教学方法,只要梳彻了启发教学思想的,都是启发式教学法,反之,就不是启发式教学法。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1.深入了解,准确把握。

这里所指的充分了解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对学生的充分了解。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学生。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这些都是准确审题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是对教材的充分了解。一道题目从设计到解答,知识之间的前后承接是要注意的一点。当把一道题目出示在学生面前时,教师首先要了解这道题中到底蕴含了哪些知识点,学生解答该题是否已具备必要的知识点来支撑,这就需要教师对整个学段教材,最起码对某个年级段教材内容要有了解。

2.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

小学生做题往往没有检查的好习惯,这就特别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体会到检查的好处,并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奖励,形成一种氛围。检查也算是一种对于审题的最后补救吧。

小学生如何提高数学的审题能力。

3.多鼓励多疏导,增强学生意志力。

数学教师不管是不是班主任,同样肩负着教育重担。因此,在平时教学中也要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特别是意志力的培养方面。在数学教学中多搞些有趣但需要耐心的活动,增强学生的意志,克服畏难情绪,以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习惯和提高审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识字量。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刚踏进小学的大门,由于他们年龄小,识字少,无查字典的能力,根据这些情况,教师可在平时的教学中,积累一些经常出现的字(如:长、短、高、矮、多、少等)。在开学初和家长共同努力,制作一些简单的生字卡片,利用闲暇时间教孩子认识这些字,从而避免学生在经常认不着字的情况下养成审题惰性的不良习惯。

在题目边做批注。

要想让学生按照您的要求去读题审题,那就要有一套监控学生的手段。平时我要求学生在读题时,把题目中的重点词语圈画出来,比如,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多一些等一系列词,这样有助于学生对题目进行思考和分析。而我们看到他们画的重点词和标注,就可以知道他们是怎样想的,即使题做错了,也知道他们分析到底错在了哪里,是不是认真分析了,这样老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于学生的情况就会一目了然。

培养学生读题的习惯。

上课时,每遇到一个新题型,都不要急于让学生做题,而是要让学生把题目反复读几遍,让学生说说从读题中知道了什么,这道题让我们求什么?它属于什么样的类型?做这类题的步骤是什么?做题时应该注意什么?时间长了,学生自然就会在做题前想一想,并主动思考了。

要有针对性的观察。

低年级题目大多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还要培养学生学会有针对性的观察命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在低年级的课堂上,教师在学生读图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避免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无关的信息上。教师在学生观察主题图时可以这样导入:小朋友,这幅画美吗?在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有哪些小动物呢?这就直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主要的信息,以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进一步观察发现数量间的特点和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自己的教学语言首先要简练明确,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要指向清晰,尽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价值的信息中去。慢慢地,学生就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画面,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里,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经验的激活、利用、调整、提升的过程,是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解读。数学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中许多数量关系都能够在学生的生活中找到原型。对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的问题,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以后,教师还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图意。

比如,在“认识人民币”单元里,有很多问题都是通过场景图呈现各种信息的。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调动学生买卖物品的生活体验来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如何提高数学审题能力。

帮助学生发现题目中隐藏的信息。

在低年级的小学生中,很多人对于解决问题产生恐惧的心理,因为小学生在审题的时候常常只看到了题目表面的信息,但是却找不到题目中隐藏着的信息,所以就难以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的发现题目中隐含的重要线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例如:有一道题目,“我们班男生有20个人,女生有15个人,其中需要10个人去参加比赛,那么请问还有几个人没有参赛?”学生在考虑这样的问题的时候需要清楚的知道题目中给出的条件中隐藏着什么意思,比如题目中给出了男生和女生的人数,这就意味着通过这一条件就能够将全班的总人数计算出来,也就是“男生20人+女生15人=35人”。但是在实际做题的时候很多学生不善于去寻找题目中隐藏着的信息,这样就会使得解题的过程变得更加困难。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理解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找到题目中所涵盖的信息,在平常的练习题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的意识,极大的提高学生做题的效率以及准确度。

培养学生读题紧抓关键词。

学生做题时,第一步就是读题,初步了解题目的意思。教师指导学生仔细,反复的读题,而且读题不添字,不漏字,逐渐养成认真,细心的读题习惯。坚持这样的良好习惯,就能很顺利的识破题目中设置的易错细节,从而准确的答题。

例如,分数应用题中的知识:(1)一件上衣原价200元,现在增加到220元,增加了百分之几?(2)一件上衣原价200元,现在增加了220元,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两道题的区别很大,如果学生不认真读题,没理解题意,就非常容易出错。这道题中的关键词就是。“增加到”和“增加了”。审题时,关键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题目就很容易解答了。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呢?来一起看看吧。

在数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较为常见且又十分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数学教师要想有效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必须按下面的要求去做。首先,应该全面细致地掌握所教学生的数学水平及学生的思维特点。因为,数学教师的“教”是通过学生的“学”展现出来的,学生想要增长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与之相符的道德品质,其主要来源于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的有效发挥。

为此,数学教师就必须掌握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及数学思维特点。例如,学习分数的加减法,就必须掌握分数的通分及约分方法;学习圆的周长,就必须掌握圆周率以及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其次,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找寻数学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结合数学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寻找突破口,设计合理有效且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对学生的回答具有预见性。最后,数学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数学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究和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这样就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最为常见又比较适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讲解式教学法。但是,这种数学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探究能力,只有这样,讲解式教学法的使用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运用讲解式教学法的时候,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数学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与逻辑性。我们数学教师都知道,数学教学语言必须严谨,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别,必须准确到位,精准度必须高。比如学习数的平方时,千万区别2的平方与2×2的不同所在,这根本就不是一回事。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见到数的平方就误认为是这个数与2相乘的错误想法。

其次,数学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体态语言进行数学教学,比如:大与小,高与低,前与后,上与下等等,教师就可以结合自己及学生的体态语言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做一些简简单单的讲解动作,就可以给我们的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再次,教师在运用讲解法时,要注意所讲解的数学内容必须是由具体到抽象,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另外,在讲解时还要配合直观的演示,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知识概念。

1、家庭方面。

首先,家庭学习分为预习和复习,随着年级增高,预习越发重要,但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还是以复习为主。要充分复习学校学习的基础知识。低年级的孩子如果在预习上下功夫,在学校学习时就会失去新鲜感,因此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还是希望他对老师讲的课能全神贯注。如果在上课前就知道老师讲的内容,恐怕就不会好好听讲了,就会慢慢丧失后期对学习兴趣。而在复习方面,复习只在课堂吸收到的内容知识,能更好的巩固知识结构,也不会对内容感到厌倦,丧失后期学习的新鲜感。

然后家长的赞美也是使孩子数学进步的秘诀。当孩子把考试卷或作业拿给家长看时,首先要全部看一遍,然后从答对的内容着手,边称赞边让孩子说明做法,孩子受到赞扬会很愿意谈论自己的思路。然后再聚焦在做错的题上,让孩子说明当时解答这道题目的步骤,了解当时为啥做错,然后再用“下次要注意这点”“下次这种问题不能做错了哦”这样的语气鼓励孩子,以后孩子会更加注意减少这类错误的发生。

其次知道孩子的强弱项,针对性的解决有代表性的问题,对于一些经常错的题目,要反复练习,家长可以让他做参考书的例题,之后再找出和错题想通的知识点,分析解题方法,然后用不同例题反复解答,直到能独立而不做错为止。

最后,要知道,小学这个阶段的孩子一般都比较活泼好动不专心,很少静下来思考问题,所以家长要培养他们的思考力。孩子在家做作业或者复、预习的时候,家长可以故意解错题目,让孩子自己发现错误是一种十分好用的方法,要多去问孩子的解题思路、计算步骤,而不是一味的注重答案的正确与否。

2、学校方面。

老师讲的每一堂课,要紧跟着老师的脚步走,多听,多记老师所说的数学思想和学习方法。老师通常会用一道例题来讲解知识点,然后再拓展讲题,我们要清楚这拓展是如何进化而来的,这样才不会“脱节”,明白老师这样讲题是为了让我们学什么,要我们知道哪些知识点,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

好的成绩往往都离不开团队,在学校要和其他同学谈论研究问题,通过讨论,大家提出各自的问题和自己的解题思路,大家一起吸收自己考虑不到的知识盲点,通过一起解答出来的题目,在同学的帮助下更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水平,和自身还有那些不足以及还能提升的地方,也可以得知不一样的解题方法。

充分利用在校的资源,做一些练习题的时候可以多去问一下老师,相比于家长,老师更加清楚如何去教导学生,倘若我们拿着问题去找老师,老师能及时帮助我们解答,而不是要留下问题回家问家长或等待老师的解答,当下的问题当下解决,更能加深对问题的印象和对答案由来的深刻记忆。

3、自身方面。

要对自己有要求。在做作业时,限时对某一类问题的解答和对某些难题的容错率。必须有意识地检查速度和准确性,强迫自己解题的速度越来越快和正确率的保证,并且在每次做完这些问题时都能更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如检查其内容、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规律、技巧等.除了老师布置要考虑认真完成。

知识点的归纳与比较。在你学习完每一章之后,你应该对这一章的内容做一个框架图,或者在你的脑海中仔细阅读,以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相似和混淆的知识点需要进行分类和比较,有时可以用联想法加以区分。因此我建议可以整理一本属于自己的错题集。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玩法:

1、幼儿排成5x6的方阵队形。

2、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所在的是第几行第几列。

3、开始游戏时,老师指出某一行或某一列的幼儿做动作,如请第三行的小朋友学小猫走路等等。

4、反复游戏,游戏熟练后,可请个别幼儿发出指令。

5、加大游戏难度,可以指出队列中的具体一位小朋友,指定其做动作,如请第二行第四个小朋友跳一跳。

名称:找树。

目标:会比较3棵大树的粗细。

玩法:

1、老师和幼儿到户外,指定3棵不同粗细的大树。

2、幼儿一起边拍手边说儿歌:眼睛看看看看,请到树下站站,快找快找快快找。老师说:请你跑到最粗的树下摸摸它。

3、变换指令,如:请跳到最细的树下锤锤它,请爬到不粗不细的树下指指它等。

4、游戏熟悉后,可以请一位幼儿发出指令引导。

名称:跳的高。

目标:体验厚薄不同,练习跳跃能力。

材料:地垫若干。

玩法:

1、老师将不同数量的地垫撂在一起,分别变成最厚的、最薄的、不厚也不薄的。

2、幼儿轮流跳过每一撂地垫,并说一说跳不同厚薄的地垫时的感受。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只要学生感觉到自己在学习上取得了进步,就会在这种美好的体验中产生继续努力的愿望,从而更加自觉地主动学习。教师务必做到:学生能自己探索的知识,就放手让他们自己探索,学生自己能获取的知识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有困难时,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和暗示,让学生感到知识是自己“发现”的,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从而使其体会成功。

如教学“教学十几减几”时,让学生摆小棒自主探索16-9的算法。有的学生是从16根小棒里1根1根的减,减到最后还剩下7根;有的学生把16分成10和6,10-9=1,1+6=7;有的学生把9分成6和3,16-6=10,10-3=7;有的学生想到用加法算减法,即9+7=16,所以16-9=7。这些算法都是学生自己发现的,是学生探索的成果,应当加以赞赏和肯定,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以便获得学好数学的成功体验和自信心,保持自主探索的热情。

二、拓展教材,激发情感。

1.用故事、史料激发学生的情感好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有趣的故事往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所以,课堂上能把教学内容与有趣的故事相结合,无疑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师可以先讲解数学家笛卡儿发明坐标系的过程:据说,当笛卡儿躺在床上静静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地爬过去把它捉住。他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然后再引入正题――我们如何利用网格来表示物体所在位置。这时学生的兴致已经被激发起来了。

2.用身边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如果教师能把数学知识与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这无疑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时,可采集一些呈轴对称的树叶,让学生在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同时,增加对数学亲切感,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再如讲到黄金分割点时,教师可以指出播音员往往不是处于屏幕正中间,而是在整个屏幕的黄金分割点位置,因为这样视觉效果最佳;许多模特的身材之所以好,那是因为她肚脐眼所在位置是整个身高的黄金分割点。通过这样的事例让学生对黄金分割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一知识点自然就深入到学生心中。

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探索的论文

摘要: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已摒弃传统陈旧的教学手段,积极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小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其本质目的在于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拥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意识,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本文着重探讨新课改条件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前言。

简单的数学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经常出现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可以引导学生将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相关联,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让小学生体会到改革为数学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得以充分提升。

在小学的学习科目中,数学学科占有很重的分量。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进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也在逐步升高,所以,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发挥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小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从而主动投身于数学学习中。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处于较弱的阶段,对于许多数学知识还未能进行充分了解,因此,教师应充分关注这一点,而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参与性,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体现出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一)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教师应及时的转变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学生能够化被动为主动,明确自身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人翁地位,进而使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实行,自主的探索数学学习中的问题,做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应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对小学生进行分组,让小学生自主的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动参与性与积极性,实现小学生数学水平的进步。另外,教师应深切贯彻创新精神,确保自身教学方式的有效性,避免创新教学的方式流于表面,而不能进行深入贯彻,造成小学数学教学停滞不前,而阻碍学生的进步。例如,在学习《比一比》一课时,教师可以对小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自行进行探讨,从而发挥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有所了解,有助于小学生数学水平的进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发挥出创新的积极作用。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的产生能引领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辅助手段,为小学生带来直观的视觉感受,通过对学生内容的放映,充分吸引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能够乐于进行数学学习,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小学数学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述,而忽视小学生的自身兴趣,这致使小学生对数学学习难以产生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心理。而运用多媒体技术,恰巧能够改善这一状况,让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手段,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出不同的图形,让小学生对于不同图形能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促进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

(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学习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关性,引发小学生的共鸣情感,让小学生更为透彻的理解到数学知识,并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小学生能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找寻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师应为小学生创设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增强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应对小学生进行充分引导,确保小学生的正确学习,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使小学数学的教学创新理念能够落实到实处。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条件下,实行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取得有效进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教师应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手段,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从而发挥出教学手段创新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3]姚永芳.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学周刊,2011,(21):184-185.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形象化是直观性原则的直接体现。直观教学能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学时,教师要尽量运用形式多样的实物、挂图、图形、学具、动画、有趣的游戏、生动的故事以及现实生活的实例,还有多媒体课件,通过直观、形象、灵活多变地呈现教学素材,变枯燥乏味的“例题式”教学,为充满童趣的“直观式”教学。例如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我先用多媒体出示有规律排列的彩旗、灯笼、星星,让学生找出规律,下一个是什么图形。在了解了有规律的排列之后,让学生自己用学具按照一定规律摆出几组图形。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身边有规律的事物,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在生活中认识规律和学习规律,初步感受规律的运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历。这种形象具体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成就感,进而加深对数学的兴趣。

2.教学语言生动化。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激发。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要锤炼自己的语言,让自己的语言变得生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我把儿歌引用进来,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像粉笔,2像鸭子,3像耳朵,4像彩旗,5像钩子,6像口哨,7像镰刀,8像花生,9像豆芽。”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童话的故事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教学氛围情境化。

将学生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适应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的情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达到使学生主动发展的目的。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创设情境,如游戏情境、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竞技情境、问题情境,和学生一起观察、一起思考、一起活动、一起感受。通过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在熟悉的生活中,在笑声中,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学生在游戏中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数学的魅力。

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不难理解低年级学生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给学生以新异感,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如通过讲故事、设问或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具、数学游戏、课堂提问、练习形式多样化等方法,使学生不会产生厌烦感,从而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保证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这样经常变换教学方法,让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从而更爱学习数学。

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探索的论文

摘要:

小学数学的作用就相当于金字塔的底座,是学生进行更长远的数学研究的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高低就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师在采用教学方式时,应当考虑到与实际相结合,并且与学生个性相结合。对话教学的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效用不容小觑。

关键词:

对话教学;小学数学;思维冲击。

对话教学其实并不仅仅是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进行的知识问答环节,更深一层的含义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包含着教育意义的聆听和倾诉。对话教学对教师与学生之间开放内心的世界提出了需求,对话教学在教学中渴望得到双方世界精神的沟通。对话教学允许学生与教师两者有不同的想法,不一样的思路,产生思维上的冲突和撞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向深水区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中也相应添加了对话教学这一教学方式有它优势之处。

1.1学生需要足够的关注和公平的看待:

由于当今时代特殊的独生子女较多的特点,许多学生比以往更需要得到教师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更加公平的看待。学生往往在得不到关注的时候,会对学习失去兴趣,难以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长远看来,对学生的发展和个性成长都产生了不良影响。在教学的进程中,在课堂内对学生进行对话教学,教师能够最大范围的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探究。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会在不自觉中弱化成绩不太优秀的学生在班级和课堂中的参与,这对这些同学是及其不平等的,因此,我们应当鼓励教师应用对话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度。

1.2在教学中轻视对话教学的作用: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倾向于先将知识点一一地告诉学生,省略掉教师与学生共同对知识点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压抑了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的渴望。学生在学习过后,知识仅仅记住了知识点,并不知道知识点所蕴含的真正内涵,对知识如何应用也很难理解。不利于学生在数学上的长远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起对话教学的作用。在课堂内,调动起学生一起对知识进行探究和理解,推动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2.1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做到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去,才能避免学生的注意力发生偏移,使学生专注的进行数学学习。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方式之一,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对话教学。以《对乘法的初步认识》为例,教师将一串3的加法写在黑板上,询问学生共有多少个3,学生经过简单的数数之后会发现有15个3,教师这时可以提问学生,这个加法式等于多少呢?学生有的会开始进行一步一步的计算,有的会开始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教师这时不应该对进行加法计算的学生进行简单的否定,教师首先应该先对学生这种做法表示肯定,再紧接着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进行更简单的算法。教师对学生进行对话教学,以短小的加法式先开始提问。学生会发现同样数字的加法,在一定程度上有某种特殊的联系。教师在一问一答之间,就将冗长的加法式子简化成了乘法式子,将乘法的初步认识引入到了数学课堂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揉碎之后,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师与学生在一问一答之间,将知识重新进行整合,得到完整的知识。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有助于让学生提高在课堂内的参与度,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寻求知识原理的积极性,相较于传统的直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的教学方式而言,也提高了对知识的透彻理解。

2.2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教学素养:

在教学中应用对话教学这一教学方式,也决定了必然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师的教学不仅仅在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单一传授,更在于对学生人格魅力的培养、数学思维的培养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小学生学习能力极强,然而也容易走捷径,相较于自己通过探究进行知识的学习,学生更倾向于教师直接传授,因此,教师应该注意提高小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我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当着重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小学教师对小学生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任何阶段的教师,因为这一阶段的小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尚在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定型。小学生的辨别能力也较差,这使得教师在小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都显得尤为重要,对小学生的一生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要着重注意对教师的人文素养的提高,以希求给学生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地提升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效果。鉴于对话教学的积极影响,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疑惑和矛盾进行认真的倾听,对知识的内容在对话中进行升华,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对话教学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正确并且深刻的理解知识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对知识进行应用,有助于推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柔化课堂学习氛围,推动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长远发展。

作者:廖冬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凤岗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

梧州职业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始建于2011年,当年开始招生。经过4年的发展与建设,形成了“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解,三层次递进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该专业已成为师资力量适中、教学条件较好、人才培养水平较高的专业,为梧州工程造价管理岗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现代工程造价管理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1.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1.1.1课程体系设置原则与理念。

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我们专业在对社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全面和准确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提炼出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知识和能力,以此来设置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造价员岗位的任职要求,并参照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的职业资格标准,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解(如下图所示),三层次递进式的开发了课程体系,将本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成工程技术基础能力模块、工程经济技术专项能力模块和工程造价管理岗位综合能力模块三部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改革。

1.1.2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国家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精神要求,围绕“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两个问题,结合“造价员”和“注册造价工程师”两个层次人员的技术岗位需求,积极探索符合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满足造价员岗位能力需求,并适当考虑学生可以在毕业后成为造价工程师”。在对传统专业人才进行反思和对专业特殊性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开展了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和专业能力需求调研,经过不断创新、实践、总结,逐渐完善了“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解,三层次递进式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式方法如下图所示:

在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采取了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为:(1)针对工程计价方式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特点,且我专业学生多数在广西就业的现状,鼓励专业实践技能型课程采用复合型教材,将广西壮族自治区现行的工程计价标准作为教材体系及实训指导文件的主要构成,实现实训环节与工作过程的完全仿真;(2)结合实际工程,制定完善的实训教学任务指导书,目前专业开设的各类实训课均配备了相应的实训指导书,为执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实践课程体系提供了保障;(3)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三明治”式教学模式,所授课程均采用“讲、学、练”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对巩固学生实践能力效果显著,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目前已出现了工程造价毕业生就业良好的现象,招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尚有部分学生入学后主动要求转入造价专业;(4)针对学生基础及特长不一的特点,采取分层次教学方法,对于部分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补充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参加课外实践,作为精品培养,保障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按照工作情景及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注重讲学练相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注重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在基础能力模块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发建设包括图片、录像、动画等形式在内的施工工艺课件,将工程建设施工过程搬到课堂;将现行的工程技术标准及工程计价标准应用于课程教学,在校内实训室采用常见的工程图纸类型和广西区在用的工程计价标准进行专业综合技能实训相关实训,实现校内实践教学过程的完全仿真。通过上述手段与方法,保障了课程教学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强化了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

1.2.2课程考核方面的改革。

在课程考核方面,积极推行形成性评价,探讨教学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2)实训课程采用完全过程考核方式,按照实训过程考核(40%)、实训成品(60%)相结合的考核方法评定实训成绩。

通过对考核方式的改革,即强化了学生对于必备理论知识的吸收掌握,也强化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保证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毕业资格中专业证书获得率达到了78%,部分毕业生已通过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考试;部分精品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即可以独立承担工程项目,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1.3.1实践教学体系设置。

结合工程造价岗位的需求,本专业建立了工程识图、工程技术及工程计价三层次递进的实践课程体系,实践学时占培养计划总学时的60.6%。

1.3.2校内生产性实训的设置。

工程识图、工程技术及工程计价三层次的校内的实训教学均为结合工程造价管理相关岗位的生产性实训,校内集中实训环节100%均为生产性实训,占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学时的60.6%。实训内容采用实际工程图纸、最新工程技术标准、现行工程计价标准等相关技术资料,为此多批次派出实践教学老师参加各类工程技术规范更新的培训,从而保障无论实训内容还是实训环境均可以做到与岗位的完全对接。

1.3.3顶岗实习的设置。

结合专业能力培养的需求,本专业在第六学期设置了半年的顶岗实习环节,并制订了针对顶岗实习过程的安全管理、教师指导规范等方面的管理文件,明确了顶岗实习学生的考核评价内容和方法。为强化顶岗实习的效果,本专业要求所有指导老师必须制定实习计划、下发实习任务书、做好实习过程指导记录等,并要求指导教师全程跟踪。同时,要求实习学生必须做到:与实习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由企业指定指导教师;有学校、学生及家长三方签订顶岗实习安全协议,保障校外实习过程的安全问题;做好顶岗实习周日记,定期向学校指导教师汇报实习状况等。通过上述措施,保障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

1.3.4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措施。

在实践教学管理过程建立了质量监控体系及信息反馈系统。内容包括:建立有专业主任参与的“教学管理委员会”和学校外聘资深专家组成的“督导委员会”两个组织机构;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了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制度,听课制度,师生交流会制度,教师说课程制度,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制度,专业主任及教师相互评教制度等。例如,听课制度中规定了专业主任一学期至少要听每个教师授课一次,教师之间要相互听课至少4次;学生评教除网上评教外,校外实训课程结束时还要进行教学效果问卷式调查;要求教师要做到十有:有实训教学大纲、有实训指导书、有实训开出率统计表、有实训课程标准、有学生安全保证书、有学生实训日志、有实训综合报告、有实训单位意见反馈、有实训工作总结、有实训效果调查;每学期末根据学生评教、督导、教学管理委员会成员、院系领导及教师听课等各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其结果纳入人事考核总体评价中,作为教师晋级和聘任的重要依据等。管理措施落实到位,保障了实践教学效果,学生的实践技能能够得到充分训练,在区内各类专业大赛中获得优秀成绩。

1.4产学研结合方面。

1.4.1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

在本专业的建设过程中,依托梧州市工程造价管理站,与咨询、施工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一方面利用自身高素质教师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另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学生就业、顶岗实习等条件。比较典型的合作方式包括:为造价工程师协会提供技术支持;为深圳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提供技术支持;在校内设置企业赞助的专业技能大赛(成效杯)、在企业和学校分别建立实训培训基地(在校内建立广联达软件培训基地,在校外建立依托企业的学生顶岗实习基地),初步形成了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1.4.2校企合作的激励制度。

学校鼓励教师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并将“政校企行,三方联动”、“产学创用,立体推进”作为学校办学的基本思路,鼓励教师“出海捕鱼”参与实践。为此,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例如:承担科研课题时的教学任务减免、建立专业教师下企业实习和提供技术服务的管理制度等措施,引导教师主动为行业企业和社区服务。

1.5教学管理方面。

教学管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建立了校、院(系)、专业的分级教学管理系统,并分设了教学管理与教学督导相并列的教学管理及评估架构。分院院长全面负责教学工作,系主任(专业主任)负责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教学秘书负责日常教务管理工作。

教学基本文件齐备,管理制度健全,且执行良好。教学基本文件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教学ppt、教学进度表等。所有教学文件均都装订成册,并且在合理性、科学性等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进,突出高职教育的目标和特色。

建立了学院、分院、督导室一体的教学督导体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互评和信息监控(教学日志)为主的多方位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思维还没有完全成型,所以,我们需要更加用心的培养他们。首先,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主动去理解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第四单元除法运算第二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时,我要求我班学生(正好44人)按照体育课时的队列自行排成4排,然后提问学生,平均每队有多少人。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计算的需求,主动去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运算出每队应站的人数,再揭示这就是课堂中所要学习的除法运算,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能从中领悟到除法运算。

巧妙设计课堂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解决。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涉世未深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万事万物都存在好奇心,而且小学生更希望在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表扬,所以,我们要巧妙地设计课堂上的问题,然后鼓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动手研究,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的质量。

如,在讲到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先从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的特征说起,引导学生依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来计算它的周长,由于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所以,很多学生会选择先求两条长的和,再求两条宽的和,最后相加。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适时提问:“有没有更简洁的算法呢?”学生就会思考到因为对边相等,所以,计算的时候可以先看半个图形,也就是我们方法中的先求一组邻边的和,再乘2。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方法的优化。而求正方形的周长,由于已经回忆了正方形的特征,所以,学生很自然地就能想到用边长乘4,教师只需要适时地让学生总结方法。同时在让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计算方法的时候,教师还可以说一些鼓励的话,如,“我们大家来比较谁的方法最好、最快”“最先得出结论的孩子会有奖励”之类的话,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刚刚从二年级进入三年级,还处在一个适应期,因此,用好低年级课堂上的这些教学语言,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主动地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这也会提高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让他们更好、更牢固地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

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一门传统核心课程,一直颇受学生喜爱和重视。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形势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尤其文化情境的变迁,古代文学教学开始面临巨大的挑战。教学与现实的疏离,教学模式的单一,学生的不重视等等带来的诸多问题迫切需要任课教师认真反思,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和目标实现。笔者长期从事古代文学教学,深切感受到教学日渐面临的变化和挑战,而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的一定尝试和探索。现将一些有益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以就正于方家。

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下,实践课时的增加使得大量理论课时被不断削减和压缩。较之以往,古代文学任课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时明显感到课时不足。在古代文学教学中,作品是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古代文学教学的核心。课时的压缩让不少教师作出无奈选择,即教学只注重文学史线性理论知识的梳理,而放弃对大量作品的解读。这样的授课方式极易造成学生对作品感悟能力的缺乏,并使文学史的理论学习变得空洞和浮泛。为了避免这一弊端,不少授课教师采取自主补课、课外背诵等方式试图对压缩的课时进行一定补足。但若补课课时太多,教师不仅要花费更多精力,而且容易引起学生反感,可以说费力不讨好。笔者在这几年教学中尝试开展了“课前十分钟”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所谓“课前十分钟”就是要求学生提前十分钟进入教室,一起阅读作品选在课上无法精读的作品、或者检查学生背诗背文情况、或者交流读书心得等等。提前十分钟进教室,由于时间不长,教师和学生都不会感到太大压力,从而保证了活动的持续进行。由于课时压缩,作品选上的大量作品是无法讲授的,学生兴趣的降低也影响了学生在课下的自主学习。因此课前十分钟的阅读,相当于巧妙地拓长了课堂时间,而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更多地熟悉和了解文学作品。中文专业的学生必须背诵大量作品,这是基本素养之一。课上检查会占去授课时间,让本不充足的课时更感有限。利用课前十分钟,就可以比较灵活地去了解和把握学生背诵以及课下学习的情况。笔者也在课前十分钟,开展过学生读书心得交流活动。即每个学生在课前将自己近期读书情况、心得、体会和思考,或者写作的诗词等学习内容在五分钟内作一个简短的汇报,其余学生参与提问和讨论。

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一般由文学史和作品选两部分构成。文学史理论的梳理来源于学者对历代作品的解读和归纳,因而学习古代文学的基础就是作品的学习,《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就成了古代文学的必备教材之一。但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数量繁多,可谓浩如烟海,《作品选》这样的教材也只是编者按照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和喜好选取了各个时期各种体裁一些重要作家或代表性作品,虽然尽可能地注意作品题材的广泛性和风格的多样性,但范围还是过窄,并且带有强烈的主观性。

古代文学教学内容因与现实生活较为疏离,让不少学生产生了学习无用的思想。而在另一方面,古代文学在长期教学中形成的传统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太完全适应现代文化情境和当今学生需要。为提高学生兴趣,笔者采取了多样化展现教学内容的方法去丰富教学形式,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教学内容的多样演绎即是让学生各尽其能用演唱、话剧、小品、朗诵、舞蹈、乐器演奏等等方式去演绎古代文学作品。古代文学浩瀚的资料,为学生的这一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这几年教学中,这项活动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一个教学环节。有的朗诵《离骚》、演唱《诗经》、有的将《孔雀东南飞》改编成小品、有的将《左传》《史记》里的历史事件改编成戏剧、有的将诸子和屈原同台改编成话剧,有的将古代爱情诗进行汇编形成一个爱情故事等等,形式相当丰富。教学内容的多样演绎不仅仅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通过活动促使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现代性及魅力,让学生明白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现代延续问题,不再形成与古代文学的时代疏离。通过这样的活动,也让不少学生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才华,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但是在演绎过程中,笔者也遇到了不少困惑。因现代嘻哈文化盛行,网络发达造成网络语言的被推崇和滥用,学生在作品演绎过程中,非常喜欢用各种流行的网络语言或用喜剧形式对作品进行改编,让古代文学作品打上了清晰的时代印记。这是好,还是不好,是值得教师思考的一个问题。但是有一点笔者是强烈建议的,即无论何种演绎,文言语言的运用是基本要求。

四.课堂教学与地方文化的结合。

笔者所在学校长江大学地处荆州,是古代楚文化的一个重要地域,是古代著名诗人屈原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三国文化的一个重要中心。荆州留存和修建了不少与屈原和三国故事有关的古迹和建筑。这就为我们学习屈原、《三国演义》等内容提供了大量的实景资源,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有益补充。

屈原是先秦文学段重要的一个学习内容。楚辞浪漫的风格直接根植于奇异瑰丽的楚文化。带学生参观荆州博物馆,可以了解楚文化的发展历史及特点,更为我们把握楚辞特点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比如,屈原在楚辞作品中写到了许多楚地乐器和音乐,荆州博物馆出土的乐器实物和楚乐楚舞表演,让学生对这些记载有了直观感受。又如,出土的墓葬文物、漆器图案鲜明体现出楚国巫文化的特征,这可以加深我们对屈原楚辞作品中神话传说、巫鬼信仰、以及浪漫风格等特点的把握。荆州的三国文化更是发达,民间留存大量三国传说,并兴建了不少与三国文化有关的建筑。带学生游城墙、关公祠、关公庙,登公安门、一担土,可以清晰感受到三国文化的浓郁氛围,并促进学生学习《三国演义》和了解三国文化的兴趣。这就将疏离的古代文学教学与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让一些看来了无生趣的古代文学知识变得触手可及和亲切。

大学的学习是自主学习,对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且大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初步的科研能力,这就给老师的授课提出了较高要求。课堂的问题式教学之外,笔者在每学期教学中必定开展一次读书报告交流活动。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古代文学课程基本上都在学期末以闭卷方式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单一的考核机制不能准确地对学生知识情况作出全面地评价,尤其是有特长的学生,而且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遂逐渐成为古代文学课程的弊端之一。因此如何完善评价考核机制是任课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笔者认为完善考核机制可以从科学设计试卷以及考核多元化两方面入手。从现有情况来看,闭卷考试虽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但仍然不失为一个较为客观公平的考核方式。我们需要的是对考试内容、考试题型等进行科学地设计。传统的古代文学考试偏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核,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学生为应付考试,往往死记硬背,或者临时抱佛脚,一定程度上并不能体现教学理念和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乐趣。因此应该将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能力分析的考核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如笔者在试卷中除常识填空、名句填写、一般简答、论述题外,还增加了材料分析题、作品解析题、观点辨析题等考试内容。材料分析题即是将一些古人评论罗列若干条,让学生指出评论对象,并结合自已观点进行述评。作品解析题即是让学生对具体的诗词曲等作品进行自我解读,考察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这是中文专业学生必备素养之一。观点辨析题即是让学生对学界不同观点进行辨析,并可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些考试题型较为灵活,既有对所学知识的回顾,更有对所学知识的拓展和前后知识的贯通。

考核多元化即打破单一的闭卷考,增加丰富的考核模式。笔者将发表学术论文、创作古典诗词、出版相关著作等都作为了通过文学史考试的形式之一。在开学初,笔者就与学生约定,若能在本课程学期结业前,在公开省级刊物发表古代文学学术论文,或创作五十首古典诗词作品,或完成了十五万字的相关著作(不论出版),都可以提交由古代文学专业教师组成的考核小组进行评估。若考核小组三分之二老师认为这些作品已经达到了古代文学课程学习的目的,并能体现出学生的古代文学知识素养和水平,与闭卷考试效果一致,则学生可以不参加期末闭卷考试,并至少以八十五分的分数完成该课程的学习。考试模式的多样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发掘和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更体现了古代文学知识的有用性及现实性。当然考试形式的改革不是一个任课老师所能做到的,它更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如教务处、学院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尤其需要改革的勇气和魄力。遗憾的是,取代闭卷考试的其它考核形式颇具难度,笔者所在院系至今还没有学生以这样的方式去完成古代文学的学习。但是考试的改革和多元化是今后古代文学课程改革的趋势,我们期待优秀学生的努力和尝试。

上述课前五分钟、作品抄写、教学内容的多样演绎、走出课堂、开展读书报告活动,以及考试改革等等形式都是笔者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所作的一些改革和尝试。大多数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支持,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有些活动也给教师提出了挑战,如走出课堂,教学与地方文化结合的形式需要教师课外精力的投入以及对当地文化的了解,读书报告会活动需要教师自身知识素养的提高等等。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地继续总结和反思,在当前文化情境下,真正让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走出现实困境,实现它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喜爱上这门课程,并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本论文是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成果。项目名称:当今时代背景下古代文学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2261);当代文化情境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新思路(项目编号:2011243)。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及策略

教学情境可以说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突破口,因为有了一定的活动情景才能激发学生进入教学状态。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思维活动有机融合,还能让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浓厚兴趣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如我们在教学《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故事:第一天,喜洋洋和美羊羊帮助羊伯伯收南瓜,羊伯伯把6个大南瓜按1:1的比例分给喜洋洋和美羊羊,那么两个各能分得几个呢?分得的个数是同样多的吗?第二天,喜洋洋总结了经验,偷偷动手帮羊伯伯收了非常多的南瓜,羊伯伯一看就高兴了,迅速把6个大南瓜按2:1的比例分给喜洋洋和美羊羊,那这时他们两个又各分得几个大南瓜呢?羊伯伯还是平均分配给他们的吗?这样学生就会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体会到平均分就是按比例分配的一种情况,就能激起学生迫切想了解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引起学习的求知欲。只有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玩中获取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说。

语言和思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在教学课堂上就应该提供给学生动口说话的时机,让学生在语言的诉说中理解数学知识。比如我们教学这道题时:“一个圆行物体的直径和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一样都是20米,圆的面积和正方形的面积哪个大呢?冶多数学生都会用以往的方法,分别求出圆的面积和正方形的面积,然后再进行比较(20伊20=400平方米;3.14伊(20衣2)伊(20衣2)=314平方米),从而得出圆的面积小,正方形的面积大。有一次,我教学这一内容时,忽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可以不用计算也能知道正方形的面积比圆的面积大。这时全班同学都惊讶起来。他说:圆的直径和正方形的边长都是20米,可以看出正方形就在圆的外面,正方形的面积就一定大于圆的面积,全班同学不由自主地给予他热烈的掌声。所以创造学生说的机会就能让学生思维得以展示。

三、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动手操作。

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进行实践、有效探索、优化课堂的途径之一。例如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我们例举生活中圆形的物体使学生认识到圆与图形的区别,关于圆的画法就让学生自己去大胆尝试。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与好奇心就会调动起来,从而主动探索。大部分学生很快就会借用圆形物体来画圆了。通过动手操作既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使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在教学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我们教学时把书本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得积极,既可增长感性认识,又能提高动手能力,使数学教学在轻松的活动中完成。

四、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习上的成功,能把学生的自信心增强起来,使学生有获得成就感的体验,产生出学习的强烈内驱力,给教学的新知教学和学生学习新知带来动力。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进行知识的尝试与探索,在完成中体验到成功,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善于激发和鼓励有进步的学生。教学中让学生都能有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获取满足感和成就感。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学困生更应注意培养与转化,对他们要多一些时间进行辅导与关注,给予他们希望与期待。班级中的优生要扩大知识面进行培养,让他们能独立解决问题,体验到学习的无限乐趣,有效树立热爱数学的信心。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1.运用教学用具,提高学生兴趣。

根据小学生心里特点和认识规律,实物教具对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乘法的时候,多次利用小棒的道具来阐述乘法的实质,能给学生以形象的感觉,而且简单易懂,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果学生的记忆深刻,而且能够活学活用,这个方法非常实用,在此诸位一定要谨记。

2.带领学生找准现实起点。

准确地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如何找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比较困难的。

(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3)哪些知识学生能够自学?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只有正确把握学习的现实起点,才能顺着学生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合理确定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积极设疑,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如果课堂设计得好,不仅可以把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变得很活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的设疑功能,就必须巧妙的掌握科学的设疑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使用设疑技法。例如,在讲解方程式中巧妙的设置学生容易范下的错误来提问,进而强化学生的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指导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

3、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氛围,学生集中精力,进入主角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习欲望,又能联系以前知识,为进入学习高潮作准备。

一、用悬念导入。

在导入新课时,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建立“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到达最佳的状态。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之后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之后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决定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决定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之后,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巧用迁移。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巧用旧知导入新课,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能够,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样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那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借用教具导入。

儿童的世界是独特的。教学伊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潜力和应用数学潜力。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在教学“比的好处”时,老师出示一面国旗,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今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这是一面国旗,它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然后再引出比的好处。那里,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师生共同营造出无比自豪的“愉悦”氛围,同时,美丽的国旗也使学生受了艺术美的熏陶。

当然,新课的导人方式还有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我有幸参加了小学数学教师的培训,经过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等都得到了更新,而且我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法、教育教学策略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就将本次培训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思想灵魂得到了洗礼。

多年的教学历程,使我已经慢慢感到倦怠,我已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老是爱抱怨现在的学生难教难管,却把教师的职业当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所以对待教育教学工作常带有厌倦感,心态老是失衡。可通过这次培训,听了专家们的观点,使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憾,灵魂得到了净化,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爱”是教育的支点,我们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爱自己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二、加强学习,促进专业化成长。

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必须具备一桶水。但要想学生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尽,教师就得时时给予补足,专家的话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我们阐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面对着一群群渴求知识的学生,使我深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以及教师职业的神圣。让我对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和上课指明了方向。特别是教师们对教学中的困惑和争论,更让我体会到了进行终身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要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提升,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才能适应世纪的挑战,才能胜任教师这一行业。

三、有效课堂的建构。

通过认真地学习,使我对如何有效备课和上课有了全新的认识。面对着新课程、新理念,我们教师就得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采取新对策实施有效教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有效课堂教师要坚持做到先学后导,把先学后导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并要以建构主义教学为基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出发,帮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间的切入点,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和冲突。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转化关系,这需要教师创设真实的情景来互动。教师设问题,学生生成问题,教师引发讨论,使整个课堂的学习活动充满生机活力。

有效教学要把评价渗入课堂。教师要使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与学生共同建立起知识的桥梁,形成合作、探究解决,并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本,该如何创设和谐的课堂或情境?指导学生的学习是要科学化,训练的问题是要目标化,内容的评价要全面真实化。一系列的问题教师都必须进行全面的思考与评价。

四、积极参加调教活动和听优秀老师的观摩课。

培训时,专家们的讲述,环节严谨,重点突出,过渡自然,使我深受启发,争取在教学时精心设计习题,用行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懂得数学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更乐意接受。

通过参加这次的培训学习,确实使我大开眼界,从其他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我会把学到的技能用于今后的教学当中。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二、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三、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突出小学生的特点,既要激发起学生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又要科学正确地传授给学生以知识和能力,信息技术逐步变革着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适时适度使用信息技术,对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必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兴趣是学习之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习数学是大有用处的。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总之,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增进学生的交往,体验情感,提高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

摘要: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和思维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提高高等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已成为教学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改进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探索。

一、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困难的原因剖析。

(一)高等数学的特点决定了教材本身就有难度。高等数学是变量数学,概念抽象,难以形象表述,其逻辑推理的方法和语言相对难以理解和接受。另外,高等数学相对初等数学有较大的变异性,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有较高要求,学生只有在理解概念,掌握定理,对所学知识有整体的把握后才能进行广泛的应用,而且还要求进行辩证思维,这样,对于那些数学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难免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

(二)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例如,中学数学删减了一些不该删减的内容,教师往往是高考考什么讲什么,不考或非重点的内容不讲或略讲。但大学的高等数学教材并没有因中学数学的“教改”作相应的调整,这就存在着部分内容的衔接问题。其次,教学手段的落后,不能适应形式的需要。数学课堂教学仍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数学实验课大多只能纸上谈兵,学生真正动手的机会少,这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学风日下,今天的大学校园潜心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少,一部分学生惰学现象严重,不善于自我管理,大量的课余时间用来上网聊天、玩游戏。他们乐于参加各种社会或社团活动,为了参加这些活动,经常旷课、迟到或早退。他们愿意接受那些新潮、时尚的知识,对逻辑思维强、较抽象的高等数学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学。

(一)优化教学内容,加强针对性,体现应用性。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专业和学生的特点,打破统一教纲和教案的框框,调整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比如,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理解学习的意义,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理解教材内容,确定重点、难点内容,分析知识点的背景及来龙去脉,分析教学内容对学生知识结构、技能训练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受内容,分清授课内容的主次、轻重、缓急,避免全面开花,改变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的状况。

(二)改进和提倡多样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不是唯一的,只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可以尝试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优化组合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状态,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可以突出启发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围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做文章,利用高等数学特有的逻辑性,用“讲”来引导、启发和组织学生的“学”,使学生积极思考。又如,应善于对比教学。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抓住高等数学中的各种矛盾(如数与形、常量与变量、微分与积分等),注意新旧知识的对比、正确与错误的对比、公式间的对比以及不同解题方法之间的对比教学。再如,加强“直观”教学。对于高等数学中抽象、复杂的理论,教师应尽量运用猜想、画图、类比等直观性教学法,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如“以直代曲”的数学思想就可以这样类比:地球表面是一个球面,但为什么我们平常看到的却是平面呢?其实这就是局部“以直代曲”。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想象空间,不仅容易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把握教学规律,完善课堂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是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可操作性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步骤是教师通过优化整合各种教学方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灵活地融入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形成的。一般的,教学过程可分为以下六个步骤:

(一)复习导入,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1.复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及时进行复习。复习的方式可采用提问学生、师生协作或者教师总结等。学过的知识越是抽象、难记,越应及时复习,一定要抢在记忆“大塌方”之前加固“大坝”。2.导入新知识。良好的开端是课堂有效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要选好内容的切入点,抓住每一个机会,创设学生愿意学习新知识的有利时刻,通过挖掘教材中的潜在知识,把数学学习任务抛锚在为未来生活和工作作准备的任务或问题中,通过点拨,理清知识点,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打开学生的眼界。教师可使用日常生活经验、数学史、故事、游戏、未来职业需要、类比设疑等方式导入新课。

(二)师生协作教学,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有效构建。师生协作教学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一次课的教学时间是90分钟,分成两节课,每节课的时间为45分钟:师生协作教学一般应占15~25分钟。因为学生还缺少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所以数学课堂的教学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和帮助。师生协作教学时,学生通过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的相互作用集中注意力,教师在平等、宽松、民主的师生讨论中,与学生产生情感共振,引导学生集思广益,智力互激,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有效构建。

(三)教师精讲示范,再现主要的教学内容。教师精讲内容时,要用严密的数学语言把主要内容概念化、系统化、结构化,结合学生的实际,用典型例题进行示范讲解。如果教师能使用自己编的例题,教学效果会更好。教师对书中例题大部分可略讲,引导学生把书上例题当成参考,当学生遇到不会做的题时,再回到书本,参考或模仿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四)组织学生课堂练习。与师生协作教学的步骤一样,课堂练习也是教学步骤中的主要环节,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因为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别较大,所以笔者在组织学生课堂练习时尝试了一些课堂练习的办法和策略,如在黑板上写出已做完的练习题的解答过程,即练习题题解,获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五)简单回顾与总结,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简单回顾与总结能使师生积累有益的经验,促进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在回顺知识点和总结方法时,教师要把重点、难点讲得恰到好处!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可以通过师生协作或生生合作,指出学生积极的课堂表现,汇聚学生进步的闪光点,形成有效的过程评价。乌申斯基说过:“学生的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对于所有的学生都会产生兴趣,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把一切学习都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学习的过程就是锻炼意志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给出学生平时课堂学习及表现的量化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过程评价。如果对学生评价得当,就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六)布置分层次作业和预习任务。数学课堂教学是以一定的课前预习为基础、课后复习为补充的。教师应把作业及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使学生重视平时成绩的积累。教师布置分层作业,可依据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从教材的基础练习、巩固提高练习或课外升学复习资料中选取。课前预习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环节,使预习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深入挖掘书本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有没有把学生接受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可以是一些与知识有关的数学史、数学常识、数学研究动态及需要上网和查阅资料才能获得的信息。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索

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想创新,就应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批判,敢于向权威挑战。然而学生认为教师和教材的权威性是不可侵犯的,都习惯于接受教师和教材讲述的一切,不会去思考、怀疑、批判,所以很难有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提出的问题大多是陈述性问题,并让学生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缺少了对开放性创新题型的设置。数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来不断优化数学思维品质。

开放性数学题的解答一般不能按照常规的套路去解决,而必须经过思考、探索和研究,寻求新的处理方法。如求过点((2,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这道题的正确结果有两个:x+y=5或3x-2y=0。如果学生按常规思维方式去解决的话,就会忽视截距是0的特殊情况而得不出完全正确的结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发现和寻找数学的规律及其表现形式;要把概念形成、结论的推导、方法的思考过程作为教学的主要过程,从根本上改革课堂教学。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师生互动策略。

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因此课堂活动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积极营造一种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传统的课堂活动中,信息的传输不是双向,只有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没有互动。结果整堂课死气沉沉,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采取策略,实现师生互动。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在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过程中,尽可能要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然后有意识地进行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通过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对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学生在这样的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2.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策略。

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得出很多结论。当学生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时,可以给学生留下课后再思考、讨论的余地,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

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采取实例设疑导入法。先提出一个通俗而有趣的问题:用一张报纸(厚0.1毫米)对折30次,想一想,这叠纸大概有多厚?如果对折100次呢?在学生做出了种.种估计后,教师提出其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感到惊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师引出课题,师生共同分析,推导出通项公式,并计算出h=a30=(2×0.1)×229=o.1×230(毫米)=105(米),远远大于8848米。通过这样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就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了,同时也趣味化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是互动教学的基础。

从本质上说,互动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与教师进行更加充分的交流与互动,让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同时也让教师在交流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制定更有效的教学计划。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更有效的互动教学,其首要的工作是解决如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与教师进行交流与互动。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掌控力度,因此对学生的要求过于苛刻,并束缚学生的意识和行为。这就导致学生不愿意也不敢在教学活动中表现的过于活跃,不愿意主动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

因此,教师应该以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作为互动教学的基础。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态度。例如,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微笑面对学生,以此增加自己的亲和力,使学生愿意亲近教师。其次,教师应该注意自己对学生的评价。例如,在学习概率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探究生活中运用到概念的方面。此时,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抒发自己的观点,整个课堂变得非常活跃。其中一名学生提出体育彩票就是一种概率问题,研究概率能够买彩票中大奖。

学生的观点顿时引起其他同学的大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因此,教师立即对学生进行喝止,通过严厉的批评重新掌控教学秩序。在教师的审问下,学生被教师的行为惊吓,导致学生不敢在日后的学习中更活跃的思考和交流。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同时要尊重学生。例如,在学生的观点提出后,教师可以微笑着抬手示意学生停止相关的联想,并告知学生这个主意可以在课后私下探讨。教师利用有效的评价重新掌控课堂教学的秩序,不至于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引导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主动参与到交流与互动过程中。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是互动教学的基础。

确定互动交流的主题。

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在高中数学课堂中为学生创造互动交流的主题。首先,教师创造的主题应该鲜明,要为课堂教学服务。换言之,教师创设的主题必须切合课堂教学内容,必须通过互动完成教学任务。其次,教师创造的主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要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意识,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互动交流。

例如,在《平行关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制定的互动交流目标是平行关系的判定和性质。这样的目标相对简单,学生只需要阅读教材就能够得到答案,根本不需要与教师或其他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这就导致互动教学无法顺利开展。教师确定的学习主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要使学生的互动交流有足够的价值。因此,教师可以对其进行修改,要求学生探究生活中平行的事例,同时利用平行的性质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课堂提问与学生进行互动,也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高中新生对时间的计划安排表。

1.和高中相比,初中对教材知识的延伸不做太高要求,不要求学生做深层次的理解。但高中对学生在这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同学习难度的差异,就要求同学们在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上下功夫,同时要学会对重点知识的归纳总结。

2.高一阶段由于各科难度猛增、知识点增加,再好的学生也不可能像初中一样得满分,高中生应该学会舍弃,主要抓重要知识学习,抓基础知识学习。

3.高中阶段应该争取自主学习,多总结、多思考。特别是在课堂上理解、消化知识的过程非常重要,这就要求高一同学要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注意。

1.高二学生的学习压力相比高一要大了很多,很多同学除了每天上课做题,无暇关心学习之外的事情。但是高考的动向每年都有所变化,出题的趋势每年也都有调整,所以学习之余,同学们也要关注一下高考的最新动向,以便瞄准方向,朝着目标前进。届时学习哥将第一时间把最新高考资讯分享给大家。

2.对待文理科一定不要戴着有色眼镜来看,不要觉得成绩好的就要读理科,成绩不好的才会去读文科。这种想法非常幼稚,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好好分析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学科,不要盲目跟风。不分文理科的新高考,现在的高中生都赶不上(浙江上海除外),所以慎重对待分科很重要!

3.不要一味闷头苦学,全然不顾方法策略。学习哥会及时给大家分享好的学习方法,同学们也不要盲目学习,适合自己才是王道。

注意。

1.高三其实没有那么苦,只不过是有些单调罢了。要学会持之以恒,不要给自己设限和心理暗示,自己先把自己吓倒了。当然,学习哥会找些好玩的东西给帮助大家放松心情,还会介绍学哥学姐们的经验,帮助大家树立信心。

2.除了几次重大考试之外,同学们也要关心一下除了考试之外的几件重要大事:第一学期,高考报名、特长测试、语数外三科会考、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准备;第二学期,自主招生报名、体检、体育会考、综合素质报告册内容提交。理清各阶段特点,同学们可以根据每阶段特点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例如,心仪的大学、理想的成绩等,便于及时调整复习节奏和重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应该认真备课,把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只有在实现教材主题、实质的掌握的前提之下,才能进行相关学习策略的研究,设计新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根据教学实际来进行教材的整合和加工,让学生自主进行信息的发现和问题的解决。

2.教师角色的转换

新课标之下素质教育的开展,要求教师转变自身的角色,改变传统的只注重学生知识培养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一言堂式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在课堂中只起到引导者的作用,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自己讨论、合作学习、实际操作等方法尽享自主的学习。

3.有效的激励机制

对于学生数学课程学习的评价,教师不仅要对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水平进行关注,更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无论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该根据实际的需要来对学生作出评价。教师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在指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时,也应该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热情进行鼓励。

4.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数学课堂中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集文字、图像和声音、视频等为一体,创造动静结合的课堂氛围。通过计算机来进行数学问题的演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索

摘要:微课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教师不仅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数学学科的学科特点及其教学规律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还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主,灵活运用微课的教学模式进行数学课堂实践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不断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进而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水平。

教育改革使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与当前的教育发展要求相契合,因此,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微课的教学模式,不但为高中数学教学开辟了一个新天地,还能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增强数学教学的效果。

(一)缺乏微课教学的条件。

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时间较短的微课程,一般情况下,微课的教学时间为10分钟左右。

微课教学需要利用一些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而当前一些学校缺少录制微课的电脑、视频录制设备等,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既没有专业的微课录制工具,也没有相应的场地。

而且,一些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还缺乏制作经验,比如在制作材料、制作流程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的微课应用效果。

(二)教师对微课教学缺乏充分的认识。

一些高中学校的数学教师对微课认识不足,认为微课教学就是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播放一些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的实践教学方法,认为这种教学模式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作用,也没办法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因此,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采用微课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